旦旦而伐简介
旦旦而伐的意思
解释:
多比喻天天损害或斫丧。
出处:
《孟子·告子上》:“亦犹斧斤之于森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
语法:
旦旦而伐作谓语;指损害。
成语造句
- 1.由于有功力在身,身体的警告信号来得反不如普通人明显,如果这个时候,我们一味地旦旦而伐,很有可能导致身体亏空,形成不可扭转的损害。
- 2.也就是说,你这流氓混蛋有做昏君的本钱,可以旦旦而伐。
- 3.汉室气数已尽,非人力可回?当今天子沉迷女色、旦旦而伐,不久必弃世而去。
- 4.他深居内宫,为满足私欲,让宫女嫔妃们都统统穿上开裆裤,以方便他随时临幸,每日歌舞升平,挥金如土,旦旦而伐,不亦乐乎。
- 5.他修炼邪法异于常人,寻常女子哪堪旦旦而伐。
- 6.钟万仇沉迷几女之间,旦旦而伐,颇有几分乐不思蜀的味道。
旦旦而伐相关词语
- 1 标同伐异
- 帮助意见相同的人,排斥意见不同的人。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轻诋》:“真长标同伐异,侠之大者。常谓使君降阶为甚,乃复为之驱驰邪?”语法:标同伐异联合式;作谓语;指打击持不同政见的人。
- 2 卷土而来
- 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
- 3 一蹴而成
- 见“一蹴而就”。出处:邹韬奋《什么事不可能》:“赖奥维一九○三年的飞机也还不是一蹴而成的。”语法:一蹴而成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一下子就成功。
- 4 豪厘不伐,将用斧柯
- 豪,通“毫”。比喻祸害初萌生时若不加重视,酿成大患后再要消除,就很困难。出处:《史记 苏秦列传》:“《周书》曰:‘绵绵不绝,蔓蔓奈何?豪厘不伐,将用斧柯,前虑不定,将有大患,将奈之何?’”语法:豪厘不伐,将用斧柯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 5 望风而走
- 听到风声或看到踪迹,马上逃遁出处:清·吴璿《飞龙全传》第54回:“今又不能尽力拒敌,反是望风而走。”语法:望风而走作谓语、状语;指望风而逃。示例:他不愿带一支望风而走的队伍
- 6 仰而赋诗
- 仰头歌唱作诗。
- 7 谑而虐
- 谑:开玩笑;虐:侵害,伤害。开玩笑近于伤害人出处: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有嘲之曰:‘嵩不知,巴不管,胡涂堂官填不满……’可谓谑而虐矣。”语法:谑而虐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8 分而治之
- ①分别治理。②利用手段使国家、民族或宗教等产生分裂,然后对其进行控制和统治。出处:清·俞樾《群经平议·周官二》“巫马下士二人医四人”:“凡邦之有疾病者,疕疡者造焉,则使医分而治之,是亦不自医也。”语法:分而治之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分开管理。示例:维护国与国之间友爱关系,互利与和平事业,反对民族奴役,反对分而治之的策略。宋庆龄《人民团结起来是不可战胜的》
- 9 秘而不宣
- 秘:不公开的;引申为隐匿;不能让别人知道;宣:公开。把知道的消息、情况隐秘起来;不告诉别人。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吕蒙传》:“密为肃陈三策,肃敬受之,秘而不宣。”语法:秘而不宣连动式;作谓语、定语;指对事情保密。示例:泛音既有如此妙论,如何谱上都无此说?他却秘而不宣,是个甚么意思。(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三回)
- 10 焚薮而田
- 同“焚林而田”。薮,林薮。出处:《吕氏春秋·义赏》:“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语法:焚薮而田作谓语、定语;比喻只图眼前利益。
- 11 扶摇而上
- 扶摇:迅猛盘旋而上的旋风。形容上升很快或指仕途得志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语法:扶摇而上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职位、地位等。示例: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6回:“须臾,渐高渐大,扶摇而上,直到九霄空里,化成个大鹏。”
- 12 欲盖而彰
- 犹欲盖弥彰。出处:《隋书·宇文化及司马德戡等传序》:“昔孔子修《春秋》,而乱臣贼子知惧,抑使之求名不得,欲盖而彰者也。”语法:欲盖而彰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适得其反。示例:世人欲盖而彰,欲抑而扬。明·刘基《郁离子·玄豹》
- 13 抵掌而谈
- 指谈得很融洽。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一》:“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语法:抵掌而谈偏正式;作谓语;形容气氛融洽。示例:善言论者抵掌而谈,问地球一切事。(鲁迅《月界旅行》第十三回)
- 14 华而不实
- 华;同“花”;开花;实:结果实。光开花;不结果。比喻外表好看;内里空虚;有名无实。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文公五年》:“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语法:华而不实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做工作要扎扎实实,讲求实效,不要华而不实,夸夸其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