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薮而田简介
焚薮而田的意思
解释:
同“焚林而田”。薮,林薮。
出处:
《吕氏春秋·义赏》:“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语法:
焚薮而田作谓语、定语;比喻只图眼前利益。
焚薮而田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焚林而田
焚薮而田相关词语
- 1 扶摇而上
- 扶摇:迅猛盘旋而上的旋风。形容上升很快或指仕途得志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语法:扶摇而上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职位、地位等。示例: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6回:“须臾,渐高渐大,扶摇而上,直到九霄空里,化成个大鹏。”
- 2 欲盖而彰
- 犹欲盖弥彰。出处:《隋书·宇文化及司马德戡等传序》:“昔孔子修《春秋》,而乱臣贼子知惧,抑使之求名不得,欲盖而彰者也。”语法:欲盖而彰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适得其反。示例:世人欲盖而彰,欲抑而扬。明·刘基《郁离子·玄豹》
- 3 执一而论
- 执一:固执一义,不知变通。只抓住一点或一个方面就进行评论出处:清·钱泳《履园丛话·水学·三江》:“大凡治事必需通观全局,不可执一而论。”语法:执一而论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 4 迎刃而解
- 碰着刀口就分开了。比喻事情容易处理;问题容易解决。出处:《晋书 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语法:迎刃而解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示例:只要这位教士到场,任你事情如何棘手,亦无不迎刃而解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四回)
- 5 来而不往非礼也
- 表示对别人施加于自己的行动将作出反应。出处:《礼记·曲礼上》:“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语法:来而不往非礼也作宾语、分句;用于人际交往。示例:来而不往非礼也,我们还是应该去看看他
- 6 缓辔而行
- 7 笔耕砚田
- 比喻从事脑力劳动,以读写为业。出处:南朝 梁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既笔耕为养,亦佣书成学。”语法:笔耕砚田作谓语;指以读写为职业。
- 8 待时而动
- 等待时机然后行动。出处:《周易 系辞下》:“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语法:待时而动偏正式;作谓语;指等待时机然后行动。示例:昭王深自韬晦,养兵恤民,待时而动。(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五回)
- 9 倒屣而迎
- 倒:逆;屣:鞋。倒穿着鞋急忙迎客。形容热情待客出处:宋·孙光宪《北梦琐言》第五卷:“一日,曹往谒之,李倒屣而迎。”语法:倒屣而迎作谓语、定语;形容热情欢迎宾客。示例:我倒为他起了个早,倒屣而迎,真不上算。 清·姬文《市声》第三十三回
- 10 知难而上
- 指的是一种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我们要加以学习和发扬知难而上的精神。
- 11 不欢而散
- 欢:高兴;愉快;散:分开;分手。很不愉快地分手。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众客咸不欢而散。”语法:不欢而散偏正式;作谓语、补语;用于意见不合,感情破裂。示例:两个原本非常亲密的朋友,却因为一句无意的话而弄得不欢而散。
- 12 择人而事
- 事:待奉。选择好人,侍奉终身出处: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七回:“其实,采秋乘此机会,要择人而事,不理旧业。”语法:择人而事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13 秘而不宣
- 秘:不公开的;引申为隐匿;不能让别人知道;宣:公开。把知道的消息、情况隐秘起来;不告诉别人。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吕蒙传》:“密为肃陈三策,肃敬受之,秘而不宣。”语法:秘而不宣连动式;作谓语、定语;指对事情保密。示例:泛音既有如此妙论,如何谱上都无此说?他却秘而不宣,是个甚么意思。(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三回)
- 14 分而治之
- ①分别治理。②利用手段使国家、民族或宗教等产生分裂,然后对其进行控制和统治。出处:清·俞樾《群经平议·周官二》“巫马下士二人医四人”:“凡邦之有疾病者,疕疡者造焉,则使医分而治之,是亦不自医也。”语法:分而治之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分开管理。示例:维护国与国之间友爱关系,互利与和平事业,反对民族奴役,反对分而治之的策略。宋庆龄《人民团结起来是不可战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