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走西顾简介
东走西顾的意思
解释:
比喻顾虑多。
出处:
《古诗源》卷三:“茕茕白兔,东走西顾。”
语法:
东走西顾作谓语、状语;用于处事。
成语造句
- 1.你应该当机立断,怎么能东走西顾呢?
- 2.他办事总是东走西顾,为此错过了许多良机。
- 3.哪怕是一件小事,王明都东走西顾。
- 4.诸葛亮筹谋的每个战略,都是东走西顾,十分周密,甚至连退路都设想好了,真不愧为一代军师。
- 5.他一向要求完美,做起事来总是东走西顾,顾虑较多,让人觉得有些畏首畏尾。
- 6.有什么意见尽管提,不要东走西顾,闪烁其辞。
东走西顾相关词语
- 1 东道之谊
- 东道:主人。谊:情谊。指主人的情谊。出处: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28回:“蚌师今天以东道主人尽东道之谊,所用又系全东家的同族,真可算是大义灭亲。”语法:东道之谊作宾语;用于接待外地朋友。示例:茅盾《谈月亮》:“大家都是总角之交,我得尽东道之谊。”
- 2 扬砂走石
- 砂土飞扬,小石翻滚。形容风力迅猛出处:《春秋纬》:“风从箕星,扬砂走石。”语法:扬砂走石作谓语、定语;形容风力迅猛。
- 3 朝衣东市
- 谓大臣就戮。典出《史记·袁盎晁错列传》:“上令错衣朝衣斩东市。”出处:典出《史记·袁盎晁错列传》:“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语法:~甘如饴,玉体须为美人惜。 ★龚定盫示例:朝衣东市甘如饴,玉体须为美人惜。龚定盫
- 4 顾虑重重
- 重重:一层又一层。一层又一层的顾虑。形容顾虑极多,难于放手行事。出处:孙犁《文事琐谈》:“目前为文,总是思前想后,顾虑重重。”语法:顾虑重重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余华《灵感》:“使那些在别人的阴影里顾虑重重和裹足不前的人看到了自己的阳光。”
- 5 顾内之忧
- 顾:照管,照顾。指对后方的忧虑、担心出处:《宋史·李处耘传》:“赏厚则人无顾内之忧,恩深则士有效死之志。”语法:顾内之忧作宾语;指后方的忧患。
- 6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 东隅:指日出处,表示早年。桑榆:指日落处,表示晚年。早年的时光消逝,如果珍惜时光,发愤图强,晚年并不晚。出处:唐·王勃《滕王阁序》:“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 7 小受大走
- 轻打就忍受,重打就逃跑。儒家认为这是孝子受父母责罚时应抱的态度。出处:三国 魏 王肃《孔子家语 六本》:“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语法:小受大走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示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小受大走,直将代孟母投梭。”
- 8 中风狂走
- 中风:像中了邪一样;狂走:发狂般奔跑。形容举止失常,放纵癫狂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朱浮传》:“而伯通中风狂走,自捐盛时。”语法:中风狂走作谓语、宾语、状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清·钱谦益《答徐巨源书》:“大言不惭,中风狂走。”
- 9 走石飞砂
- 沙土飞扬,石块滚动。形容风势狂暴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87回:“走石飞砂势更凶,推云拥雾乱行踪。暗藏妖孽来窥户,又送孤帆过楚峰。”语法:走石飞砂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气候恶劣。示例: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8回:“他如今又会弄风,云来雾去,走石飞砂。”
- 10 唐突西施
- 唐突:冒犯。西施:春秋时美女,冒犯了西施。比喻为了突出丑的,而贬低了美的。亦作“唐突西子”。出处:梁启超《诗话》:“更会串一戏,曰《易水饯荆卿》,其第一幕‘饯别’内,有歌四章,以《史记》所记原歌作尾声,近于唐突西施,点窜《尧典》。”语法:唐突西施作谓语、定语;指亵渎比自己强的人。示例:梁实秋《西施舌》:“尝试之下果然名不虚传,但觉未免唐突西施。”
- 11 奔走如市
- 走:跑。市:集市。形容为某种目的而奔忙、活动的人很多。出处:《古今小说·沈小霞相会出师表》:“由是不肖之人,奔走如市,科道衙门,皆其心腹牙爪。”语法:奔走如市作谓语、定语;指人很多。
- 12 东隅已逝
- 早年时光易逝,珍惜将来岁月。
- 13 各奔东西
- 各:各自;奔:奔向。各自走各自的路,借指分手出处:清·石玉昆《小五义》第72回:“大家撒腿就跑,各奔东西。”语法:各奔东西作谓语、宾语;指分手。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于是就在吴苑分手,各奔东西。”
- 14 后顾之虞
- 顾:回视;后顾:回过头照顾;虞:臆度,料想。指来自后方或家里的忧患出处:《清史稿·常青传》:“大营距府城未远,势相犄角,无后顾之虞。”语法:后顾之虞作宾语;指后方的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