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眉毛简介
火烧眉毛的意思
解释:
火烧到眉毛了。比喻情势非常紧迫。也作“火烧眉睫”。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蒋山法泉禅师》:“问:‘如何是急,切一句?’师曰:‘火烧眉毛。’”
语法:
火烧眉毛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口语。
示例:
火烧眉毛,且顾眼前。(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五回)
成语造句
- 1.事情都到了火烧眉毛的地步了,你还慢条斯理的。
- 2.都火烧眉毛了,你还在家打麻将,真不懂事。
- 3.都火烧眉毛了,你还慢慢吞吞的,真急死人了。
- 4.事情都到火烧眉毛的时候了,你还不着急!
- 5.你平时不认真学习,莫非要等到火烧眉毛了才开始紧张吗?
- 6.事情已到了火烧眉毛的地步。
英语翻译
- 英语:
at a critical moment
- 日语:
焦眉(しょうび)の急(きゅう)
- 俄语:
неотлóжный <экстренный>
- 其他:
<德>Flammen versengen schon die Augenbrauen--ǎuβerst dringend<法>pressé <urgent>
火烧眉毛相关词语
- 1 柳眉倒竖
- 形容女子发怒时耸眉之状。出处:《儿女英雄传》第五回:“那女子不听犹可,听了之话,只见她柳眉倒竖,杏眼圆睁;腮边烘两朵红云,面上现一团煞气。”语法:柳眉倒竖作谓语、定语;用于女性。示例:两人抬头一看,却就是那非常标致的女洋人夏娃丽姑娘,柳眉倒竖,凤眼圆睁。两人这一惊非同小可。《孽海花》第十回
- 2 眉目不清
- 眉目:条理。事物条理不清或文章没有条理出处:《人民日报》1951.6.6:“交代不明,眉目不清,也是常见的缺点。”语法:眉目不清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文章等。
- 3 挑毛剔刺
- 挑刺儿,挑剔语法:挑毛剔刺作谓语、定语;指挑剔。示例:她有挑毛剔刺的毛病
- 4 救火拯溺
- 见“救焚拯溺”。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将以迎王师。”语法:救火拯溺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救助陷于困境中的人。示例:汉·王充《论衡·自纪》:“救火拯溺,义不得好,辩论是非,言不得巧。”
- 5 假眉三道
- 方言。装模作样。出处:赵树理《登记》:“分明是按老封建规矩办事,偏要叫人假眉三道去出洋相。”语法:假眉三道作定语、状语;用于方言。示例:马烽《吕梁英雄传》第23回:“雷石柱听出是放哨的伪军,便假眉三道的口里咕噜道。”
- 6 鲜眉亮眼
- 犹言眉清目秀。形容容貌漂亮。出处:《快心编三集》第四回:“虽则做个小丑脚色,脸嘴原好,鲜眉亮眼,是个乖巧的人。”语法:鲜眉亮眼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7 楞眉横眼
- 形容蛮横凶恶的样子出处:梁斌《红旗谱》:“一个士兵走过来,楞眉横眼地说:‘滚开吧!’”语法:楞眉横眼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凶恶的样子。
- 8 火树星桥
- 形容节日的夜晚灯火辉煌的景色。出处: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 9 灯火辉煌
- 灯火灿烂;形容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出处: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理宗皇帝游苑,登凤凰山,至夜望见西湖内灯火辉煌,一片光明。”语法:灯火辉煌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用于描写夜景。示例:尤氏等送至大厅前,见灯火辉煌,众小厮都在丹墀侍立。(清 曹雪琴《红楼梦》第七回)
- 10 死眉瞪眼
- 形容呆滞,表情冷漠。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10回:“偏偏那日人来的多,里头的人都死眉瞪眼的。凤姐只得在那里照料了一会子。”语法:死眉瞪眼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刘心武《钟鼓楼》第四章:“原来他也不是总那么死眉瞪眼……”
- 11 敲冰求火
- 敲开冰找火。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出处:《大光明藏经》下卷:“敲冰求火,论功不遂。”语法:敲冰求火连动式;作谓语、宾语;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
- 12 炉火纯青
- 纯:纯粹;青:蓝色的;纯青:炉火的温度达到最高点。相传道家炼丹;到炉子里的火焰从红色转成纯青色的时候;就算成功了。比喻功夫造诣已达到了精湛、纯熟、完美的地步。出处:清 曾朴《孽海花》第25回:“到了现在,可已到了炉火纯青的气候,正是弟兄们各显身手的时期。”语法:炉火纯青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学问、技术等。示例:他的棋艺精深,可以说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 13 众毛攒裘
- 攒:聚;裘:皮衣。聚集许多小块皮毛,能够缝成一件皮衣。比喻积少成多。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69回:“常言道:‘众毛攒裘。’”语法:众毛攒裘作宾语、定语;指积少成多。示例:常言道:“众毛攒裘。”(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九回)
- 14 千里送鹅毛
- 比喻礼物虽然微薄,却含有深厚的情谊。出处:《路史》:“礼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语法:千里送鹅毛主谓式;作分句、定语;常与礼轻人意重连用。示例:千里鹅毛意不轻,瘴衣腥腻北归客。(宋 黄庭坚《谢陈适用惠送吴南雄所赠纸》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