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索敝赋简介
悉索敝赋的意思
解释:
悉:全部;索:尽;敝:谦辞,谓不精良。赋:古代按田赋征兵,故引申为兵力。竭尽本国所有的兵力。也指拿出所有的一切来供应。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八年》:“敝邑之人,不敢宁处,悉索敝赋,以讨于蔡。”
语法:
悉索敝赋紧缩式;作谓语;指尽其所有来供给。
示例:
今幸少闲,悉索敝赋,愿从诸君之后,左右卫君,以诛卫之不当立者!(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四回)
成语造句
- 1.寇三淼悉索敝赋,暗中调集弓箭手,散藏于高台四周,吩咐道“只要幽灵教的人现身来救,先射六位首领,有功无过。
- 2.贼毁明朝之庙主,辱及先人,我国家不惮征缮之劳,悉索敝赋,代为雪耻。
- 3.关外国人不惮征缮之劳,悉索敝赋,代为雪耻。
- 4.悉索敝赋,军实是供,求挹注于河流,缓急不济,此四难也。
- 5.与其强制签字,贻羞万国,毋宁悉索敝赋,背城借一。
- 6.洋船每岁一来,悉索敝赋,也不够供给。
悉索敝赋相关词语
- 1 索居离群
- 离开集体或群众,过孤独的生活
- 2 焦唇敝舌
- 谓费尽口舌。出处:明·吕坤《呻吟语》第二卷:“不然,终日三五聚谈,焦唇敝舌,成得甚事?”语法:焦唇敝舌作定语、状语;用于说话等。示例: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我的爱护中华民国,焦唇敝舌,恐其衰微,大半正为了使我们得有剪辫的自由。”
- 3 索隐行怪
- 索:探索;隐:隐暗的事;行:从事;怪:怪事。求索隐暗的事情,而行怪迂之道。意指身居隐逸的地方,行为怪异,以求名声。出处:《汉书 艺文志》:“孔子曰:'索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不为之矣。”语法:索隐行怪作宾语、定语;指行为怪异。示例:清·姜振名《永庆升平前传》第13回:“不知是有多少邪教匪贼索隐行怪,诳哄愚人。”
- 4 敝衣粝食
- 破衣粗食。形容生活困顿。出处:宋 曾巩《徐复传》:“穷阎漏屋,敝衣粝食,或至于不能自给,未尝动其意也。”语法:敝衣粝食作宾语、定语;指艰苦生活。示例:其在方氏者,虽未死,而敝衣粝食,几无以为生。清·刘大櫆《谢氏妹六十寿辰序》
- 5 浮收勒索
- 见“浮收勒折”。出处:《清史稿·高宗纪四》:“辛酉,以图思德劾苏墧浮收勒索,命袁守侗等严鞫之。”语法:浮收勒索作谓语、定语;用于剥削等。
- 6 朽索驭马
- 用腐烂的绳索驾驭奔驰的马。形容倾覆的危险十分严重。多含戒惧之意。亦作“腐索御马。”出处:《尚书·五子之歌》:“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语法:朽索驭马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7 索莫乏气
- 指枯寂而毫无生气的样子。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风骨》:“思不环周,索莫乏气。”
- 8 敝帷不弃
- 指破旧之物也自有用处。出处:《礼记 檀弓下》:“仲尼之畜狗死,使子贡埋之,曰:‘吾闻之也,敝帷不弃,为埋马也;敝盖不弃,为埋狗也。’”语法:敝帷不弃作宾语、定语;指爱惜物品。
- 9 悉索薄赋
- 见“悉索敝赋”。出处:《淮南子·要略》:“武王继文王之业,用太公之谋,悉索薄赋,躬擐甲胄,以伐无道而讨不义。”语法:悉索薄赋作谓语;指尽其所有来供给。
- 10 八索九丘
- 古书名出处:汉·孔安国《尚书序》:“八卦之说,谓之八索;索,求其义也。九州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语法:八索九丘作主语、宾语;指古书。示例: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四卷:“三坟五典,乃三皇五帝之书;八索九丘,是八泽九州之志。”
- 11 钩深索隐
- 钩:钩取;索:探索。色取深处的,探索隐秘的。指钻研深奥的学问,探索隐秘的事情。出处:《周易·系辞上》:“探赜索隐,钩深致远。”语法:钩深索隐作谓语、宾语;用于学问等。示例:明眼人取而阅之,钩深索隐,煞费苦心,尚未能洞烛靡遗。(蔡东藩、许厪父《民国通俗演义》自序)
- 12 绳捆索绑
- 用绳索捆绑出处:刘知侠《铁道游击队》第12章:“他们都被绳捆索绑,在村民的前面站着。”语法:绳捆索绑作宾语、定语;指抓人。示例:你这样绳捆索绑是束缚不了她的心的
- 13 琴歌酒赋
- 弹琴、唱歌、饮酒、赋诗。旧皆逸人、高士之事。出处: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琴歌既断,酒赋无续。”语法:琴歌酒赋作宾语、定语;用于悠闲生活。示例:宋·韩元吉《武夷精舍记》:“读书肄业,琴歌酒赋,莫不在是。”
- 14 丁娘十索
- 原指 隋 代乐妓 丁六娘 所作的乐府诗。 每首末句有“从郎索衣带”、“从郎索花烛”等语,本十首,故称“十索”。今存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