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无实简介
有声无实的意思
解释:
犹言有名无实。
出处:
《魏书·李崇传》:“今若基宇不修,仍同丘畎,即使高皇神享,阙于国阳,宗事之典,有声无实,此臣子所以匪宁,亿兆所以失望也。”
语法:
有声无实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有声无实相关词语
- 1 无能为役
- 役:役使。简直连供给他们役使都不配。自谦才干远不能和别人相比。出处:《左传·成公二年》:“此城濮之赋也。有先君之明与先大夫之肃,故捷。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语法:无能为役作谓语;用于自谦。示例:清·沈德潜《说诗晬语》上卷:“少陵出而瑰奇鸿丽,后此无能为役。”
- 2 白玉无瑕
- 瑕:玉上的赤色斑点。洁白的美玉上没有一点疵斑。比喻人或事物完美无缺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吉州福寿和尚》:“问:‘不曾博览空王教略,借玄机试道看。’师曰:‘白玉无瑕,卞和刖足。’”语法:白玉无瑕作宾语、定语;指人或事物。示例: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2回:“但是我这做女孩儿的一条身子,便是黄金无价,一点心便是白玉无瑕。”
- 3 持之有故,言之有理
- 持:持论,立论;故:根据。立论有根据,讲话有道理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非十二子》:“纵情性,安恣睢,禽兽之行,不足以合文通治,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语法:持之有故,言之有理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言论等。示例:章炳麟《与刘光汉书》:“今君复能实证古文,则真豁然确斯,持之有故,言之有理矣。”
- 4 莫须有
- 原意是也许有吧。后指凭空捏造。出处:《宋史 岳飞传》:“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语法:莫须有紧缩式;作谓语、补语、定语;指凭空捏造诬陷。示例:鲁迅《书信集·致许寿裳》:“看来许之罪其实是‘莫须有’的,大约有人欲得而甘心,故有此辣手。”
- 5 愚妄无知
- 形容非常愚笨,糊涂,又没有知识出处:冯玉祥《我的生活》第23章:“所看见的只是目前的利禄,个人的势位,而又愚妄无知,轻举盲动。”语法:愚妄无知作谓语、定语;指人弱智。
- 6 目无王法
- 不把国家法律放在眼里。形容胡作非为,无法无天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3回:“关系朝廷体统,他如何敢拿了去,要起赎身的价银来,目无王法已极。”语法:目无王法作谓语、定语;指无法无天。示例:叶赫那拉·图鸿《乾隆皇帝》第二章:“诺敏太目无王法,竟敢欺上瞒下。”
- 7 算无遗策
- 算:计划;遗策:失算。形容策划精密准确,从来没有失算。出处:《晋书 桓玄传》:“自谓经略指授,算无遗策。”语法:算无遗策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料想楼上的做手,殚精竭虑算无遗策,这一宝十分难猜。”
- 8 虽死无悔
- 虽然为之而死,也决不后悔出处:《离骚》
- 9 吞声忍气
- 吞声:不敢出声;忍:忍耐。形容受了气而勉强忍耐,不敢出声。出处:元 高文秀《黑旋风》第一折:“我只是吞声忍气,匿迹潜形。”语法:吞声忍气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论“人言可畏”》:“对强者它是弱者,但对更弱者它却还是强者,所以有时虽然吞声忍气,有时仍可以耀武扬威。”
- 10 直口无言
- 犹言哑口无言。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一回:“众人被他骂的直口无言。”语法:直口无言作定语、状语;指无话可说。
- 11 趣舍有时
- 趣舍:趋向和舍弃。指人的得失进退有一定的时机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岩穴之士,趣舍有时若此,类名湮灭而不称,悲夫。”语法:趣舍有时作谓语;指人的得失进退有时机。
- 12 其乐无涯
- 其中的乐趣没有穷尽出处:《抱扑子·畅玄》
- 13 庆赏无厌
- 令人百看不厌。出处:《六国朝·催拍子》
- 14 无业游民
- 没有固定职业、住所而到处流浪的人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7回:“他说这班都是无业游民,往往有打个半死的。”语法:无业游民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到处流浪的人。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这种人,恭维他,说他是做大少爷,讲得难听点,就是无业游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