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耳相传简介
口耳相传的意思
解释:
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
出处: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口耳相传,或逮后世。”
语法:
口耳相传作宾语;指口头传授。
口耳相传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口传心授
成语造句
- 1.口耳相传的街谈巷议,往往成为小说家的写作素材。
- 2.他的所学也只是口耳相传,是些皮毛知识。
- 3.绝大多数古乐都是依靠民间艺人世代口耳相传,保存下来的乐谱并不多。
- 4.这个象耕鸟耘的故事,很快传到了远方,后世民间也世世代代口耳相传,一直到现代还在传说着,舜历山垦荒象帮耕鸟帮耘的故事也就成了千古美谈。
- 5.我不明白为什么这些事情必须要口耳相传,他想。这不完全是因为它们是秘密,真主向来是慷慨地向世人披露秘密的。保罗·戈埃罗。
- 6.但是在无数人口耳相传的故事中并不表示,这帮大爷们就是什么吃斋念佛的善男信女。
英语翻译
- 英语:
pass from mouth to mouth
口耳相传相关词语
- 1 素不相识
- 向来不认识。素:平时;识:了解。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陆瑁传》:“及同郡徐原,爱居会稽,素不相识,临死遗书,托以孤弱。”语法:素不相识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用于人。示例:船儿只管乘风破浪的一直的走,走向那素不相识的他乡。(冰心《寄小读者 通讯十八》)
- 2 出入将相
- 犹出将入相。出处:宋·欧阳修《相州尽锦堂记》:“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语法:出入将相作谓语、定语;指文武双全,官居高位。示例:[潞公]出入将相五十年,以太师致仕,年逾九十。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八
- 3 耳根清净
- 耳边无事噪聒。指无事打扰。出处:《圆觉经》上卷:“闻清净故,耳根清净,根清净故,耳识清净。”语法:耳根清净主谓式;作宾语、补语;指不闻闲是闲非。示例:张海棠也,自从嫁了员外,好耳根清净也呵。(元 李行道《灰阑记》第一折)
- 4 漠不相关
- 形容彼此毫无关联。出处:清·严复《有如三保》:“而洙泗之间,弦歌自若,一若漠不相关也者。”语法:漠不相关作谓语、定语;形容彼此毫无关系。示例:而洙泗之间,弦歌自若,一若漠不相关也者。(严复《有如三保》)
- 5 实不相瞒
- 瞒:欺骗。实话告诉,决不欺瞒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实不相瞒:小人母子二人,贪行了些路程,错过了宿店,来到这里。”语法:实不相瞒作谓语、分句;用于说话。示例:张恨水《夜深沉》第九回:“他有八个太太,实不相瞒,我是个四房。”
- 6 谬种流传
- 谬:错误、差错;引申为走了样的;不正确的;种:种子。比喻荒谬错误的东西(言论、学风流派等)一代代流传下去。出处:明 汤显祖《答门人邓君迁书》:“第时课穿杂,谬种流传,纵浚发于慧心,或取惊于拙目。”语法:谬种流传主谓式;作宾语、分句;含贬义。示例:然有可解者,谬种流传已数十年。(清恽敬《与饶陶南》)
- 7 兴丞相叹
- 兴:兴起;丞相:宰相;叹:感叹。感叹人的贤与不肖,关键在于自处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语法:兴丞相叹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宋·苏叔党《鼠须笺诗》:“太仓失陈红,坹穴得余腐;既兴丞相叹,又发廷尉怒。”
- 8 掩口胡卢而笑
- 胡卢:喉间的笑声。捂着嘴笑,指暗笑,窃笑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语法:掩口胡卢而笑作谓语、定语;指暗笑。
- 9 众口交传
- 众人辗转述说。出处:清 陈天华《警世钟》:“就是不幸受伤身死,众口交传,全国哀痛,还要铸几个铜像,立几个石碑,万古流芳,永垂不朽。”语法:众口交传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0 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 轻:轻视。各人以自己的长处去轻视别人的不足出处: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语法:各以所长,相轻所短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示例:鲁迅《“文人相轻”》:“但我们现在所处的并非汉魏之际,也不必拾如那时的文人,一定要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 11 良药苦口
- 良:好;苦口:口味苦。有疗效的好药往往味苦难吃。比喻劝诫、批评的话;虽然听起来不舒服;但很有益处。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孙奋传》:“夫~,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达者能受之。”语法:良药苦口主谓式;作主语、宾语、分句;用于规劝。示例:夫良药苦口,惟冼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达者能受之。(《三国志 吴志 孙奋传》)
- 12 七十二变本相难变
- 即使有七十二个变化,但其原来的面目却难以改变。比喻事物虽然千变万化,但其本质却难以改变。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载:孙悟空会七十二变,只有尾巴变不了。
- 13 噤口不言
- 闭着嘴不说话出处:《寄白龙洞刘道人》
- 14 发明耳目
- 发明:启发,使明白出处:发明耳目,宁体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