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安民简介
治国安民的意思
解释:
治:治理;安:使安定;这里指使人民各安其业的意思。治理国家;使百姓安定。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食货志上》:“财者,帝王所以聚人守位,养成群生,奉顺天德,治国安民之本也。”
语法:
治国安民联合式;作定语;含褒义。
示例: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政府实行了一整套治国安民的措施。
成语造句
- 1.每个国家都应有治国安民的措施。
- 2.军队是一个国家治国安民的支柱。
- 3.就儒家而言,其思想的基本特征是治国安民的社会实践。
- 4.分而言之,这一传统的确立首先缘于最高统治者治国安民的需要。
- 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实行了一整套治国安民的措施。
- 6.“忠信”是春秋时期的一项重要德行,它在春秋时期的个人修养、治国安民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功效和价值。
英语翻译
- 英语:
run the country well and give the people peace and security
- 俄语:
управлять госудáрством и заботиться о блáге народа
治国安民相关词语
- 1 安安稳稳
- 形容十分安定稳当。出处:元·无名氏《抱妆盒》第四折:“小储君倒也安安稳稳守着妆盒做护身符,则是我陈琳兢兢战战抱着个天大闷葫芦”。语法:安安稳稳作定语、状语;指稳当。示例: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19章:“她现在会仍然像过去一样,安安稳稳而又忙忙碌碌地操心着工作。”
- 2 救民济世
- 挽救天下,拯济百姓出处:《周武王赞》
- 3 摅忠报国
- 摅:抒发。抒发忠诚,报效国家出处:《杨家将演义》第39回:“汝等赴任之后,各宜摅忠报国,施展奇抱。”语法:摅忠报国作谓语;指人爱国。
- 4 经国之才
- 指治理国家的才干出处:晋 葛洪《抱朴子外篇 自叙》:“一时莫伦,有经国之才。”语法:经国之才作宾语;指治理国家的才干。示例:《晋书·刘坤传》:“祖迈,有经国之才,为相国参军、散骑常侍。”
- 5 深得民心
- 得到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出处:《晋书·祖逖传》:“尝置酒大会,耆老中坐流涕歌曰:‘幸哉遗黎免俘虏,三辰既朗遇慈父。玄酒忘劳甘瓠脯,何以咏恩歌且舞。’其得人心如此。”
- 6 民康物阜
- 人民平安,物产丰富。出处:清 郑观应《盛世危言 吏治下》:“可见当时君明臣良,民康物阜,致治之隆非无故也。”语法:民康物阜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示例:鲁迅《坟·再论雷峰塔的倒掉》:“倘在民康物阜的时候,因为十景病的发作,新的雷峰塔也会再造的吧。”
- 7 保家卫国
- 保卫家乡和祖国。出处:冰心《跟小朋友谈访埃观感》:“在保家卫国的强烈感情里,我们两国人民是血肉相连的!”语法:保家卫国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战争时期。示例:男子汉应担当起保家卫国的重任
- 8 乐退安贫
- 谓乐于逊退,安于贫穷。出处:唐·司空图《漫书》诗:“乐退安贫知是分,成家报国亦何惭。”语法:乐退安贫作谓语、宾语;指没有竞争意识。
- 9 安危相易
- 易:变易,转变。平安与危难互为因果,相互转换。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则阳》:“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急相摩,聚散以成。”语法:安危相易作宾语、定语;指平安与危难互为因果。示例:章炳麟《菌说》:“‘安危相易,祸福相生’,事之由妄想而者,岂独胚胎然哉?”
- 10 上下相安
- 上下:指尊卑、长幼、上级与下级;安:安稳,安定。上面和下面,相安无事出处:《晋书·束皙传》:“主无骄肆之怒,臣无嫠缨之请,上下相安,率礼从道。”语法:上下相安作谓语、定语;用于局面等。示例: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一回:“过了半载,倒也上下相安。除睡觉吃饭之外,其余一无事事。”
- 11 蠹政害民
- 危害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出处:《周书 晋荡公护传》:“凡所委任,皆非其人,兼诸子贪残,僚属纵逸,恃护威势,莫不蠹政害民。”语法:蠹政害民作谓语、定语;同“祸国殃民”。示例:书牍交于道路,请托遍于官曹,其小者足以蠹政害民,而其大者,至于立党倾轧,取人主太阿之柄而颠倒之,皆此之繇也。清 顾炎武《生员论中》
- 12 安弱守雌
- 雌:柔弱,低下。安于软弱低下的地位,不逞强好胜。
- 13 绝国殊俗
- 绝国:异国。殊俗:不同的风俗。指身在异国不同风俗的地方。出处:《文子·精诚》:“天下莫不仰上之德,象主之旨,绝国殊俗,莫不重译而至,非家至而人见之也。”语法:绝国殊俗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4 栖栖不安
- 形容忙碌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