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尸走肉简介
行尸走肉的意思
解释:
比喻不动脑筋;不起作用;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行尸:会走动的尸体。
出处:
晋 王嘉《拾遗记 后汉》:“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语法:
行尸走肉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示例:
在他们的心目中,任何貌似强大的侵略者,都只不过是一群徒有虚表的行尸走肉而已。(峻青《不尽巨涛滚滚来》)
成语造句
- 1.她这个人糊里糊涂地混日子,如同行尸走肉一般,你惋惜她做什么?
- 2.一个人可以浑浑噩噩的在人世间如行尸走肉,也可以轰轰烈烈的干一番大事业。
- 3.有些汽车制造商就如同汽车界的僵尸或是行尸走肉一般。
- 4.他整天无所事事,颓靡不振,如同行尸走肉一般。
- 5.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失去文化,便如同失去灵魂一样,活著也只是个行尸走肉罢了。
- 6.我通常不太写像行尸走肉这种暴力剧。
成语故事
- 东汉人任末从小家境贫寒,他勤奋好学,始终坚持自学。他对自己要求活到老、学到老,曾经用荆条作笔,用树液加上烟灰作墨,映着月光读书。他成为一个十分博学的人,收了很多学生,他说人如果不学习就像行尸走肉一样
英语翻译
- 英语:
an utterly worthless person <a walking corpse>
- 日语:
生(い)けるしかばね
- 俄语:
живой труп <тунеядец>
- 其他:
<法>un propre à rien <celui qui tourne ses pouces tous les jours>
行尸走肉相关词语
- 1 直情径行
- 径:直;行:从事。凭着自己的意思径直地去做。比喻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下》:“有直情而径行者,戎狄之道也。”语法:直情径行偏正式;作谓语;含贬义。示例:直情径行,视毁誉如风而不恤。(宋 陈亮《谢罗尚书启》)
- 2 七十二行
- 泛指各行各业。出处:陶行知《自动学校贺诗》:“有个学校真奇怪,小孩自动教小孩。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学如在。”语法:七十二行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各行各业。示例: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
- 3 情同骨肉
- 形容关系密切如一家人。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7回:“我与公覆,情同骨肉,径来为献密书,未知丞相肯容纳否?”语法:情同骨肉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关系密切如一家人。示例:王朔《空中小姐》:“张欣则是她的一个不分你我、情同骨肉的密友。”
- 4 走石飞沙
- 沙土飞扬,石块滚动。形容风势狂暴。出处:《三国志 吴志 陆凯传》:“苍梧、南海,岁有风瘴气之害,风则折木,飞沙转石,气则雾郁,飞鸟不经。”语法:走石飞沙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气候恶劣。示例:椿岩念动品评,霎时间天昏地暗,走石飞沙。(明 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三十二回)
- 5 夜行被绣
- 谓身穿锦绣衣服在黑夜行走。比喻显贵不为人所知。语本《史记·项羽本纪》“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出处:语出《史记·项羽本纪》“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语法:夜行被绣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6 一目数行
- 犹一目十行。出处:清·钮琇《觚剩续编·英豪举动》:“熊公廷弼当督学江南时,试卷皆亲自批阅。阅则连长几于中堂,鳞摊诸卷于上,左右置酒一坛,剑一口,手操不律,一目数行。”语法:一目数行作谓语、状语;指看书非常快。示例: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1回:“仙赐是天赐聪明,不消说是一目数行、闻一知十的了。”
- 7 行为不轨
- 不轨:越出常轨,不守法度。谋划越出常规、法度之事。
- 8 行动坐卧
- 泛指人的举止和风度。出处:浩然《艳阳天》第52章:“把他这一程子的行动坐卧都摆出来看看,还不明白吗?”语法:行动坐卧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人的举止。示例:一个人的行动坐卧可以看出他的修养如何
- 9 三十六行
- 旧时对各行各业的通称。出处:清·李渔《玉搔头》:“三十六行,行行相妒。”语法:三十六行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各行各业。示例:三十六行者,种种职业也。(徐珂《清稗类钞 农商类》)
- 10 娇皮嫩肉
- 指肌肤细嫩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3回:“可怜这朝奉是花月丛中长大的,近年有了几茎胡子,主人才差他出来押船,娇皮嫩肉,何曾见过这样官刑。”语法:娇皮嫩肉作谓语、定语;指肌肤细嫩。示例:你这娇皮嫩肉怎么能经得这样的折腾呢?
- 11 行而未成
- 行:从事;成:成功。虽然行动了但没有成功。比喻时机还没有成熟出处:《周易·乾》:“文言曰: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费用也。”语法:行而未成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 12 飞金走玉
- 金:金乌,传说日中有三足乌,因指太阳;玉:玉兔,传说月中有玉兔,因指月亮。形容时光飞逝。出处:宋·曹勋《满庭芳》词:“看天边,飞金走玉难留。”
- 13 立身行道
- 道:政治主张和思想。指修养自身,奉行道义出处:南朝·梁·萧统《与晋安王纲令》:“明公儒学稽古,淳厚笃诚,立身行道,始终如一。”语法:立身行道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卷:“我当初教育两个兄弟,原要他立身行道,扬名显亲。”
- 14 循墙而走
- 循:沿着。沿着墙走。形容恭谨顺从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七年》:“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语法:循墙而走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