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上浇油简介
火上浇油的意思
解释:
往火上倒油。比喻使人更加愤怒;或助长事态的发展。也作“火上加油”。
出处:
元 无名氏《冻苏秦》第二折:“你只该劝你那丈夫便好,你倒走将来火上浇油。”
语法:
火上浇油主谓式;作谓语、宾语;比喻有意扩大事态。
示例:
这么一来,大家的情绪就象火上浇油似的。
成语造句
- 1.请不要嘲笑他了这只能是火上浇油,令他表现更糟!
- 2.这些资金已经在敏感的市场上为价格上涨火上浇油了。
- 3.本来人家就够窝心了,你还没完没了地唠叨,这不是火上浇油吗?
- 4.我们必须找到制止火上浇油的方法。
- 5.爸爸在气头上,小文又火上浇油地说了许多难听的话。
- 6.不要理会她的话,她喜欢在别人烦恼的时候火上浇油。
英语翻译
- 英语:
inflame one's anger
- 俄语:
подлить мáсла в огонь
- 其他:
<拉>oleum addere camino
火上浇油相关词语
- 1 披麻救火
- 披着麻去救火。比喻惹火烧身,自招灾祸。出处: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三折:“则落你好似披麻救火,蒯彻也不似那般人随风倒舵。”语法:披麻救火作谓语、定语;指自招灾祸。示例:若强动兵甲,正犹披麻救火,必致自焚也。(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
- 2 公车上书
- 公车:汉代官署名。指举人进京应试。特指入京会试的士人上书言事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东方朔传》:“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干奏牍。”语法:公车上书作宾语、定语;用于政事。示例: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康有为即曾联络其中的一千余人,举行了著名的‘公车上书’,要求拒合,迁都,变法图强。”
- 3 厝薪于火
- 厝:同“措”,放置;薪:柴。置柴堆于火之上。比喻潜伏着极大危机出处:《清史稿·诸王》:“躬蹈四罪,而犹逞志角力,谬欲收拾人心,是厝薪于火而云安,结巢于幕而云固也。”语法:厝薪于火作宾语、定语;比喻隐藏极大的祸患。
- 4 难于上青天
- 比上天还难。形容极其困难,不易实现。出处:唐 李白《蜀道难》诗:“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语法:难于上青天作谓语、定语;指十分困难。示例:冯玉祥《我的生活》第35章:“艰难的情况,真比‘难于上青天’的蜀道还要难。”
- 5 力争上游
- 上游:江河的源头。努力争取处于上流源头。比喻努力争取先进。出处:清 赵翼《闲居读书作》诗:“所以才智人,不肯自弃暴,力欲争上游,性灵乃其要。”语法:力争上游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示例:新中国的青少年,要有力争上游、不甘人后的精神。
- 6 上好下甚
- 上面的喜爱什么,下面的人就会对此爱好的更加利害。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上》:“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语法:上好下甚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 7 掌上明珠
- 手掌中的夜明珠。比喻极受钟爱的子女。出处:晋 傅玄《短歌行》:“昔君视我,如掌中珠;何意一朝,弃我沟渠。”语法:掌上明珠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示例:乳名黛玉,年方五岁,夫妻爱之如掌上明珠。(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
- 8 走为上计
- 遇到强敌或陷于困境时,以离开回避为最好的策略。出处:《南齐书 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语法:走为上计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8回:“却才宋押司也教我们走为上计,却是走那里去好?”
- 9 纸包不住火
- 比喻事实是掩盖不了的出处:古华《芙蓉镇》第二章:“纸包不住火……那笔款子,你收留不得。”语法:纸包不住火作宾语、定语;指事实是掩盖不了。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看样子漕帮内部怨气冲天,一旦纸包不住火,烧开来会成燎原之势。”
- 10 油嘴油舌
- 形容说话油滑轻浮。出处:《西游记》第三六回:“你这游方和尚,便是有些油嘴油舌的说话。”语法:油嘴油舌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汤镇台见他油嘴油舌,恼了道:‘我出门三十年,你长成人了,怎么学出这般一个下流气质。’《儒林外史》第四四回
- 11 烟火邻居
- 12 柴米油盐
- 泛指必需的生活用品出处:元 兰楚芳《粉蝶儿 思情》套曲:“若要咱称了心,则除是要到家,学知些柴米油盐价,恁时节闷减愁消受用杀。”语法:柴米油盐联合式;作主语、宾语;指生活必需品。示例:毛泽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
- 13 发上指冠
- 毛发竖起貌。形容极度愤怒。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盗跖》:“盗跖闻之,目如明星,发上指冠。”语法:发上指冠作谓语、状语、定语;形容极端愤怒。示例:清·刘大櫆《序》:“湘灵命酒连举十余觞,大醉欢呼,发上指冠,已复悲歌出涕。”
- 14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 指苏州、杭州比天堂还要美好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4回:“从来江山秀丽,人物奢华,所以相传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语法: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曾朴《孽海花》第六回:“怪道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一只船也与北边不同,所以天随子浮家泛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