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举官简介
以党举官的意思
解释:
按照朋党关系来选拔官吏。
出处:
《韩非子·有度》:“今若以誉进能,则臣离上而下比周;若以党举官,则民务交而不求用于法。故官之失能者其国乱。”
以党举官相关词语
- 1 土洋并举
- 本国的土法和外国的洋法都采用出处:古华《芙蓉镇》第二章:“这座建筑物,真可谓土洋并举、中西合璧了。”语法:土洋并举作宾语、定语;指土洋结合。示例:我们采取土洋并举的办法来解决
- 2 举要删芜
- 要:主要部分。芜:杂乱。选取重要的,删除杂乱的、没有条理的。多指写文章时应抓住重点。出处:宋·王谠《唐语林·政事上》:“岑文本谓人曰:‘吾见周论事多矣,援引事类,扬榷古今,举要删芜,会文切理。一字不可加,也不可减。听之靡靡,令人忘倦。”语法:举要删芜作宾语;多指写文章时应抓住重点。
- 3 治兵以信
- 治兵:管理军队,训练军队。指要用信义来统驭军队出处:《握奇经·八阵总述》:“治兵以信,求胜以奇;信不可易,战无常规。”语法:治兵以信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4 稗官野吏
- 记载逸闻趣事的文字。
- 5 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 就用那个人对付别人的办法返回来对付那个人自己。出处:宋·朱熹《中庸集注》第十三章:“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语法: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作宾语、分句;指以牙还牙。示例:况这班奸党,不知屈害多少忠良,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极是快心之事。(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二回)
- 6 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 轻:轻视。各人以自己的长处去轻视别人的不足出处: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语法:各以所长,相轻所短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示例:鲁迅《“文人相轻”》:“但我们现在所处的并非汉魏之际,也不必拾如那时的文人,一定要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 7 龙兴凤举
- 喻王者兴起。出处:《东观汉记·冯衍传》:“皇帝以圣德灵威,龙兴凤举,率宛叶之众,将散乱之兵,歃血昆阳,长驱武关,破百万之阵,摧九虎之军。”语法:龙兴凤举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8 以死济之
- 不惜一死来把某事继续下去。形容决心很大,不可动摇出处:章炳麟《电湘救赵》:“炎公受省宪付托之重,更当以死济之。”语法:以死济之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9 以锥刺地
- 用锥子刺地来测量地的深浅。比喻见识浅陋,所知甚少。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秋水》:“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语法:以锥刺地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 10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老:敬爱。尊敬我家里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语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1 喻之以理
- 喻:晓喻,开导。用道理来开导说服人。出处:宋·洪迈《夷坚志·丙志》第14卷:“然此妇见鸷兽不怖悸,乃能言之有理,亦难能也。”语法:喻之以理作谓语、定语;指开导别人。
- 12 一举两得
- 举:做事。做一件事同时得到两种好处。出处:《晋书 束皙传》:“赐其十年之复,以慰重迁之情。一举两得,外实内宽。”语法:一举两得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一则免楚之患,二则激晋之来,岂非一举两得?(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十一回)
- 13 责己以周,待人以约
- 周:周到,引申为严格;约:简单,引申为不苛求。要求自己严格,对待别人要宽厚出处:唐·韩愈《原毁》:“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语法:责己以周,待人以约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14 贪天之功以为己力
- 贪: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把自然成功的事作为自己的功劳。现指攘夺他人的功劳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语法: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