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睫之论简介
目睫之论的意思
解释:
比喻肤浅的见解。
出处:
宋·陈善《扪虱新话·扬子<法言>》:“雄作《太玄》以拟《周易》,或者比之吴楚谮王,顾非伪乎,此目睫之论也。”
语法:
目睫之论作宾语;用于自谦等。
示例:
清·钱谦益《汲古阁毛氏新刻十七史序》:“学者于涑水、新安奉为丹书,独反唇于河汾之元经,则目睫之论也。”
英语翻译
- 英语:
shortsighted view <superficial idea>
目睫之论相关词语
- 1 舟车之利
- 舟:船,水运;车:车辆,陆运;利:便利。车船便利。形容水陆运输方便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难二》:“舟车机械之利,用力少,至功大,则入多。”语法:舟车之利作宾语;指交通发达。
- 2 拘介之士
- 拘:洁身自好;介:节操。指不贪不慕,廉洁正派的人。出处:《晋书·王沉传》:“将恐拘介之士,或惮赏而不言,贪赇之人,将慕利而妄举。”
- 3 贻燕之训
- 燕:通“宴”,安逸,安闲。留下安逸的教训。指告诫后人只求生活安逸,不求飞黄腾达出处:唐·白居易《许昌县令新厅壁记》:“呜呼吾家世以清简,垂为贻燕之训。”语法:贻燕之训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4 好事之徒
- 好:喜欢;事:生事,多事。指喜欢多事或好管闲事的人出处:《孔丛子 答问》:“则世多好事之徒,皆非之罪也。”语法:好事之徒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指喜欢多事的人。示例:可是中国真也还有好事之徒,竟有人不怕中暑的跑到真茹的“望岁小农居”这洋楼底下去请教他了。(鲁迅《伪自由书 后记》)
- 5 磬石之固
- 比喻不可动摇示例:我们两国的友谊犹如磬石之固,任何外来力量也动摇不了。
- 6 嗤之以鼻
- 嗤:讥笑。用鼻子发出冷笑声;表示轻蔑;看不起。也作“以鼻嗤之”。出处:清 颐琐《黄绣球》第七回:“其初在乡自立一学校,说于市,市人非之;请于巨绅贵族,更嗤之以鼻。”语法:嗤之以鼻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用于对错误言行的蔑视。示例:说于乡,乡人笑之;说于市,市人非之;请于巨绅贵族,更嗤之以鼻。(清 颐琐《黄绣球》第七回)
- 7 面目犁黑
- 面貌黑黄色。形容憔悴的样子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愧色。”语法:面目犁黑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的长相等。
- 8 逋逃之薮
- 逋逃:逃亡者;薮:人或物集中的地方。一般指某处成为逃亡者的藏身之所。出处:《尚书 武成》:“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薮。语法:逋逃之薮作宾语;指避难所。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是他省但防偷漏之途,而粤东兼有逋逃之薮。”
- 9 不虞之隙
- 不虞:没有料到;隙:裂痕。指意外的误会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既亲密,便不免有些不虞之隙,求全之毁。这日不知为何,二人言语有些不和起来。”语法:不虞之隙作主语、宾语;用于友人间等。
- 10 举目四望
- 抬起头,放眼四处观望。
- 11 萧墙之患
- 因内部问题而引起的祸患。出处:《韩非子·用人》:“不谨萧墙之患,而固金城于远境。”
- 12 水乳之合
- 指水和奶汁融合为一体出处:《国朝汉学师承记·王兰泉先生》
- 13 论一增十
- 指诽谤或赞美他人,要夸大其辞,使人信服。出处:汉·王充《论衡·艺增》:“誉人不增其美,则闻者不快其意,毁人不益其恶,则听者不惬于心。闻一增以为十,见百益以为千。”
- 14 不拔之柱
- 不拔:牢固不可拔除,即不可动摇。 拔不动的柱子。比喻有坚固的根基。出处:《淮南子·精神训》:“圣人倚不拔之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