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言鸟迹简介
虫言鸟迹的意思
解释:
上古的语言文字。借指上古时期。 南朝 陈徐陵 《陈公九锡文》:“自古蟲言鳥跡,混沌洪荒,凡或虔劉,未此殘酷。”
虫言鸟迹相关词语
- 1 托于空言
- 指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同“托之空言”。出处:元·黄溍《格庵先生赵公阡表》:“道之不行,托于空言,显显赵公,则既有闻。”语法:托于空言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 2 一言寿国
- 以极少的言语可使国家的寿命延长。出处:《管子·霸言》:“夫一言而寿国,不听而亡国。若此者大圣之言也。”
- 3 鸷鸟累百,不如一鹗
- 犹言诸侯百人不如天子一人。出处:《汉书 邹阳传》:“臣闻鸷鸟累百,不如一鹗。”颜师古注引如淳曰:“鸷鸟比诸侯,鹗比天子。”《文选 孔融〈荐祢衡表〉》:“鸷鸟累百,不如一鹗,使衡立朝,必有可观。”李善注:“《史记》赵简子曰:鸷鸟累百,不如一鹗。”语法:鸷鸟累百,不如一鹗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元典章·吏部·令史》:“日近之间,江南大小诸衙门,不思‘鸷鸟累百,不如一鹗’之意,其于吏员不为精择,依例选用,往往推称旧弊,乞照详事。”
- 4 大辩不言
- 大辩:善于辩论。有口才、善于辩论的人,并不多说话以显示自己。出处:《庄子·齐物论》:“大辩不言,大仁不仁。”语法:大辩不言作宾语、定语;指人沉稳。示例:他显示出大辩不言沉稳的个性
- 5 话言话语
- 犹谈话。出处: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七章:“并且话言话语间,很不满意郭振山。”语法:话言话语作宾语、定语;指言下之意,用于口语。示例:听其话言话语,他不想干了
- 6 言有尽而意无穷
- 指诗文含义深刻,令人品味不尽。出处:宋 严羽《沧浪诗话 诗辨》:“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语法:言有尽而意无穷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7 避迹违心
- 指违背本意而隐匿。出处:清 陈确《答张考夫书》:“其为荆公与非荆公,亦难逃后世之公,某万不敢避迹违心,以负兄夙所教督之意。”语法:避迹违心作谓语、定语;指违心隐居。
- 8 尖言尖语
- 指言语尖酸刻薄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张廷秀逃生救父》:“廷秀见丈人声势凶狠,赵昂又从旁尖言尖语帮扶,心中明白是他撺掇。”语法:尖言尖语联合式;作宾语;含贬义。
- 9 虎踪猫迹
- 痕迹,蛛丝马迹语法:虎踪猫迹作主语、宾语、状语;指线索。示例:请注意一切虎踪猫迹,不要错过
- 10 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 持:持论,主张;有故:有根据。指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有一定的根据和道理。出处:《荀子·非十二子》:“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
- 11 言近旨远
- 旨:题旨;所要表达的意思。言语虽然浅近;含意却很深远。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语法:言近旨远联合式;作谓语、宾语、补语;含褒义。示例:其书阐发孔、孟大旨,殚尽心力,折衷旧解,言近旨远,文简义明。(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八回)
- 12 言不顾行,行不顾言
- 说话没有考虑到自己的行为,行事没有考虑到自己的诺言。指言行不一致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下》:“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则曰,古之人,古之人。”语法:言不顾行,行不顾言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宋·陆九渊《策问》:“言不顾行,行不顾言,诚足病也。”
- 13 言外之意
- 言:语言;之:助词;相当于“的”。言语之外的意思。指没有在话里或文章里明说出来的意思。也作“意在言外”。出处:宋 叶梦得《石林诗话》下卷:“七言难于气象雄浑、句中有力,而纡余不失言外之意。”语法:言外之意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同弦外之音。示例:间有一二不尽之言,言外之意,以少少许胜多多许者,是他一枝一节好处。(清 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第五书》)
- 14 言出祸从
- 话刚出口,祸患就降临头上。出处:《后汉书·宦者传论》:“虽忠良怀愤,时或愤发,而言出祸从,旋见拏戮。”语法:言出祸从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