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不伐正简介
邪不伐正的意思
解释:
见“邪不犯正”。
出处:
汉·王符《潜夫论·巫列》:“夫妖不胜德,邪不伐正,天之经也。”
语法:
邪不伐正作定语、宾语;指正义战胜邪恶。
英语翻译
- 英语:
Evil can never triumph over right.
邪不伐正相关词语
- 1 不问不闻
- 闻:听。不问也不听。形容对事情不关心,很冷淡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所以这李纨虽青春丧偶,且居处于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问不闻,惟知侍亲养子。”语法:不问不闻作谓语、定语;指态度冷淡。示例:鲁迅《三闲集·在钟楼上》:“于是只好袭用仙传的古法,装聋作哑,置之不问不闻之列。”
- 2 犹豫不决
- 犹豫:迟疑。迟疑动摇;拿不定主意。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三》:“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语法:犹豫不决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示例:在决定这件事如何处理时,他变得犹豫不决起来。
- 3 誓不两立
- 发誓不跟敌人并存。形容双方仇恨极深。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4回:“瑜曰:'吾与老贼誓不两立!'孔明曰:'事须三思,免致后悔。'”语法:誓不两立动宾式;作谓语;指不能同时存在。示例:萧干《未带地图的旅人》:“它同民主自由、同个人幸福并不互相排斥、誓不两立。”
- 4 吃力不讨好
- 讨:求得。费了好大力气,也得不到称赞。形容事情棘手难办,或工作方法笨拙,不对头。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八回:“老实说,有了钱,与其这样化的吃力不讨好,我倒不如拿来孝敬点给叔公了。语法:吃力不讨好作定语、分句;指白费力。示例:茅盾《白居易及其同时代的诗人》:“严格说来,诗歌的翻译是吃力不讨好的事。”
- 5 倜傥不羁
- 倜傥:洒脱,不拘束;羁:马笼头,比喻束缚、拘束。形容洒脱豪放,不受拘束。出处:《晋书 袁耽传》:“耽字彦道,少有才气,俶傥不羁,为士类所称。”语法:倜傥不羁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示例:为人倜傥不羁,轻财尚义。(明 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一回)
- 6 报喜不报忧
- 只说好的,不说坏的,实际上是说假话出处:邓小平《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过去报喜不报忧,现在也报忧了,这就可以医治自满和麻痹。”语法:报喜不报忧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说假话。示例:浩然《艳阳天》第一章:“现在想要讨好、表功,故意跟自己报喜不报忧呢?”
- 7 顺受其正
- 顺天理正道而行,接受的便是正命
- 8 谈不容口
- 犹言赞不绝口。出处:宋·孙光宪《北梦琐言》第五卷:“有弘农杨蘧者,曾到岭外,见阳朔、荔浦山水,谈不容口。”语法:谈不容口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9 任达不拘
- 任性放纵,不受礼法拘束。出处:《晋书·阮咸传》:“咸任达不拘,与叔父籍为竹林之游,当世礼法者讥其所为。”语法:任达不拘作谓语、定语;指人豪放。
- 10 一口不能著两匙
- 匙:汤匙。一张嘴同时要吃两把汤匙里的食物。比喻贪多出处:宋·范成大《丙午新正书怀》诗:“口不两匙休足榖,身能几屐莫言钱。”自注:吴谚云:“一口不能著两匙。”语法:一口不能著两匙作宾语、定语;指贪多。
- 11 作事不时
- 不时:不合时宜。做事违背农时。泛指不合时宜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八年》:“作事不时,怨读言动于民。”语法:作事不时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12 不丧匕鬯
- 匕鬯:宗庙祭祀物品。形容军纪严明,百姓安居,不废宗庙祭祀出处:《周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语法:不丧匕鬯作谓语;用于纪律等。示例:蔡元培《布告全国文》:“及清帝退位,至危逼之时期,尚能镇摄全京,不丧匕鬯。”
- 13 识二五而不知十
- 只知道一个方面,而不懂得全面地观察问题。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且王之所求者,斗晋楚也;晋楚不斗,越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语法:识二五而不知十复句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贬义。示例:唐·刘知幾《史通·品藻》:“夫回瑗可弃,而杨董获升,可谓识二五而不知十者也。”
- 14 放浪不羁
- 羁:约束。放纵任性,不加检点,不受约束。出处:《晋书 王长文传》:“少以才学知名,而放荡不羁,州府辟命皆不就。”语法:放浪不羁作定语、宾语;指行为放纵。示例:他是个放浪不羁的人,便辞了职,游山水,喝酒,作诗。(朱自清《诗第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