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嘻哈哈简介
嘻嘻哈哈的意思
解释:
嬉笑打闹,形容嬉笑欢乐的样子。也形容态度不严肃、不认真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04回:“那三个女眷,通是不老成的,搬些酒食与王庆、段三娘暖房,嘻嘻哈哈,又喝了一回酒,方才收拾歇息。”
语法:
嘻嘻哈哈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态度不严肃。
示例: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4回:“只见秋纹、碧痕嘻嘻哈哈的说笑着进来,两个人共提着一桶水,一手撩着衣裳,趔趔趄趄,泼泼撒撒的。”
成语造句
- 1.一群轻薄少年,嘻嘻哈哈地走了过去。
- 2.她虽表面嘻嘻哈哈,内心却很孤独。
- 3.小明是个小滑头,他平时总是嘻嘻哈哈的,今天他却一本正经的,估计受了什么刺激。
- 4.我学会了打羽毛球,打羽毛球真开心啊,嘻嘻哈哈,赢也一盘,输也一盘,眼睛好,身体好,同学们都来打羽毛球吧。
- 5.人生就像一场戏,不要为了一点小事发脾气,我俩走到一起不容易,打打闹闹增情意,嘻嘻哈哈在一起。
- 6.对这事儿,男人各有各的想法,有的说在于女的自己,平时不嘻嘻哈哈打打闹闹,或者男的有这么一次行径,直接撂脸,他就不敢有下次了;有的则觉得是挺好玩的一件事,都是同事,没什么大不了的,很正常。
成语故事
- 贾宝玉从外边回来,见袭人不在,晴雯也不在,要喝茶与洗澡,小红立即上前献殷勤。宝玉觉得奇怪,但没有别的使唤的丫鬟只好将就。这时秋纹、碧痕两个人共提着一桶水嘻嘻哈哈的说笑着进来,走路趔趔趄趄的,小红只好知趣地走开
英语翻译
- 英语:
laughing and joking <not serious>
- 其他:
<德>lachend und spaβend <frǒhlich lachen><法>en riant aux éclats <en badinant>
嘻嘻哈哈相关词语
- 1 呜呼噫嘻
- 叹词。表示慨叹。
- 2 马大哈
- 轻浮而粗心大意的人出处:张洁《沉重的翅膀》:“人们不过哈哈大笑一场,说几句苏队长‘马大哈’就算了事。”语法:马大哈作宾语、定语;指粗心人。示例:王朔《我是你爸爸》:“我看我们家马锐才没准儿呢,整个一个马大哈,二百五,让人当枪使。”
- 3 言笑嘻怡
- 嘻:笑声;怡:喜悦。说说笑笑,十分快乐出处:唐·刘禹锡《代诸郎中祭王相国文》:“晓下黄阁,车骑威迟。夕归华堂,言笑嘻怡。”语法:言笑嘻怡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4 嘻皮涎脸
- 形容轻佻嘻笑不知羞耻的样子。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九回:“糖葫芦嘻皮涎脸的答道:‘我不到你那里去,我到我相好的家里去!’”语法:嘻皮涎脸作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 5 低头哈腰
- 指谦卑恭顺的样子出处:陆文夫《荣誉》:“‘请说吧,请说吧。’检验员低头哈腰的,‘别说一件,就是十件我也不推辞。’”语法:低头哈腰作谓语、定语;指卑微。示例:做人不能低头哈腰
- 6 不哼不哈
- 不言语,该说而不说。出处:浩然《艳阳天》第68章:“马之悦仔细地看着,不哼不哈,心里悬着的那块石头,稳稳地落了下来。”语法:不哼不哈作谓语、状语;用于蔑视的说法。示例:熊召政《张居正》第一卷第16回:“张居正每日到内阁当值,不哼不哈。”
- 7 嘻皮笑脸
- 脸上带着顽皮的或不正经的嘻笑。形容不严肃或轻浮的样子。出处:①《红楼梦》第三十回:“你要仔细!你见我和谁玩过!有和你素日嘻皮笑脸的那些姑娘们,你该问他们去!”②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三:“金旺来了,嘻皮笑脸向小芹说:‘这会可算是个空子吧?”语法:嘻皮笑脸用作贬义。多形容人表情不严肃、不庄重。一般作主语、谓语、状语。。示例:③张郎才说了一个宝字,财主就嘻皮笑脸跑到张郎面前:‘小兄弟,你犁到金子银子了吗?给我看看。’《中国民间故事选·张郎赛宝》
- 8 嘻笑怒骂
- ①指嬉戏、欢笑、愤怒、詈骂等不同的情绪表现。②谓不拘守规格,率情任意地发挥表现。③嘲弄辱骂。出处:①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词采》:“照此法填词,则离合悲欢,嘻笑怒骂,无一语、一字,不带机趣而行矣。”②清·冯班《钝吟杂录·读古浅说》:“嘻笑怒骂,自是苏文病处;君子之文必庄重。”语法:嘻笑怒骂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③他对权贵嘻笑怒骂,对平民扶危济困,就是在传说中被神化了的济颠僧。于敏《西湖即景》
- 9 哼哈二将
- 佛教守护庙门的两个金刚力士。比喻有权势者手下的干将出处:曾朴《孽海花》第32回:“曹梦兰三字,比四金刚还要响亮,和琴楼梦的女主人花翠琴齐名,当时号称‘哼哈二将’。”语法:哼哈二将作宾语、定语;指得力助手。示例:浩然《艳阳天》第12章:“咱们俩总是把守山门的哼哈二将,不镇庙,还吓人哪。”
- 10 点头哈腰
- 比喻虚假的恭敬或过分的客气。出处:老舍《四世同堂》三四:“比他穷的人,知道他既是钱狠子,手脚又厉害,都只向他点头哈腰的敬而远之。”语法:点头哈腰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示例:他见的点头哈腰的样子,让人看了很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