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以辞色简介
假以辞色的意思
解释:
指好言好语、和颜悦色地对待。
出处:
明 归有光《沈贞甫墓志铭》:“贞甫为人伉厉,喜自修饰,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辞色。”
语法:
假以辞色动宾式;作谓语;指好言好语、和颜悦色待人。
示例:
叫他传了那厨子来当一次差,我们在旁边假以辞色,逐细盘问他,怕问不出来?(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六回)
假以辞色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假人辞色
成语造句
- 1.他属那种欺软怕硬的人,你倘若假以辞色,温言温语,恐怕他还不会服你。
- 2.那叶添怕极了这个顾先生,林横山却没有假以辞色。
- 3.可是看他刚才并没有对自己假以辞色,从进门到坐下一句话都没有说,便知道此道对他不通。
- 4.可她从来就对我冷冰冰的,从不假以辞色,没理过我啊,她又不是什么平民少女,我也不好用我那些……特别手段。
- 5.这不过,当酒喝到一半的时候,平时对男人从不假以辞色的顾媚,忽然性情大变,直接问道:“林修,你喜不喜欢媚姐我?”。
- 6.从未对任何一名弟子假以辞色的顾雨晴竟然会委屈地向人解释?(小白脸当到这份上,死而无憾啊!)黄脸青年愤愤地在心中诅咒他认为的“小白脸”。
英语翻译
- 英语:
bestow one's favouron <speak to somebody encouragingly>
假以辞色相关词语
- 1 辞致雅赡
- 辞致:文辞的意境和情调;赡:充裕。指文辞的立意和情调高雅脱俗。出处:《北史·颜之仪传》:“博涉群书,好为词赋,尝献梁元帝《荆州颂》,辞致雅赡。”
- 2 惊恐失色
- 害怕得脸都变了色。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32章:“满朝文武见皇帝如此震怒,个个惊恐失色,替黄道周捏了一把冷汗。”语法:惊恐失色作定语、状语;指害怕。示例:他被突然变故吓得惊恐失色
- 3 以风风人
- 风:风化;凤:感人。用教化古人。比喻及时给人教益和帮助。出处:汉·刘向《说苑·贵德》:“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 4 政以贿成
- 形容旧社会政治腐败,官场黑暗,不行贿就办不成事。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年》:“今自王叔之相也,政以贿成,而刑放于宠。”语法:政以贿成偏正式;作定语;含贬义。示例:目下政以贿成,豺狼当道,我即或在这里再多住几时,也不见得有甚么利益。(《晚清文学丛钞 冷眼观》第二十七回)
- 5 道路以目
- 人们在路上相遇;只是相互看看;心里有怒怨;可什么话也不敢说。形容反动统治暴虐;社会上没有言论自由。出处:《国语 周语上》:“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语法:道路以目偏正式;作谓语;形容人们在暴政下没有自由。示例:此后要防的是“道路以目”了,我们等待着遮眼文学吧。(鲁迅《伪自由书 止哭文学》)
- 6 久假不归
- 假:借;归:归还。本指长期借用一直不归还。后指长期告假不回来。出处:先秦孟轲《孟子 尽心上》:“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语法:久假不归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示例:谢山《鲒埼亭集》本欲仿此,然谢山殁后,其遗稿为杭世骏借去,久假不归,后之编刻者,多未能如原恉也。(谢国桢《平景孙事辑 著述考》
- 7 静言令色
- 静:安静;令:和善。指用花言巧语和媚态来迷惑他人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翟方进传》:“兄宣静言令色,外巧内嫉。”语法:静言令色作谓语、定语;指人的言行。示例:静言令色,即巧言令色。清·王念孙《读书杂志·汉书十三》
- 8 辞严谊正
- 同“辞严义正”。出处:元·刘壎《隐居通议·诗歌六》:“蕃武忠君爱国,辞严谊正,不暇自恤,枚蹈危机,其失在于疏尔。”语法:辞严谊正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9 江天一色
- 形容江面宽阔,水天相接。出处: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语法:江天一色作谓语;形容江水辽阔,水天相接。示例: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11卷:“见山水相衔,江天一色。”
- 10 物以类聚
- 类:同一类。同类的事物常聚集在一起;现在多指坏人互相勾结在一起。出处:《周易 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语法:物以类聚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贬义。示例:自古道:物以类聚。过迁性喜游荡,就有一班浮浪子弟引诱打合。(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七)
- 11 水色山光
- 水波泛出秀色,山上景物明净。形容山水景色秀丽。出处:唐·白居易《菩提寺上方晚眺》诗:“楼阁高低树浅深,山光水色暝暝沈沈。”语法:水色山光作宾语、定语;形容山水。示例:既登途,凡道中风晨月夕,水色山光,睹景怀人,只增悲惋。(明 李昌祺《剪灯余话 贾云华还魂记》)
- 12 以莛撞钟
- ①用草茎打钟,毫无声响。比喻才识浅陋的人向高明的学者发问,得不到回答。②比喻应答的双方才学悬殊。出处:《汉书·东方朔传》:“语曰:‘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莛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语法:以莛撞钟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示例:汉·东方朔《答客难》:“以蠡测海,以莛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
- 13 信以传信,疑以传疑
- 信:确实;疑:难于确定。确实可信的就按可信的传下去,不可信的就按不可信的传下去。指客观公正地对待历史问题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三代世表》:“一言有父,一言无父,信以传信,疑以传疑,故两言之。”语法:信以传信,疑以传疑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4 闪烁其辞
- 闪烁:光线忽明忽暗、摇动不定。比喻说话躲躲闪闪。指说话吞吞吐吐;不肯透露真相或回避要害问题。出处:清 吴趼人《痛史》第25回:“何况这等事本来是缜密的,或者定伯故意闪烁其词,更未可定。”语法:闪烁其辞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示例:或者定伯故意闪烁其辞,更未可定。(清 吴趼人《痛史》第二十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