衅起萧墙简介
衅起萧墙的意思
解释: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出处:
北周·庾信《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时值乱离,衅起萧墙。”
语法:
衅起萧墙作宾语、定语;指内部祸乱。
英语翻译
- 英语:
Trouble arises behind the walls of the home.
衅起萧墙相关词语
- 1 东墙窥宋
- 比喻美貌女郎倾心于男子。
- 2 云起雪飞
- 如云兴起,如雪飘飞。比喻乐曲悠扬,变化有致。出处:汉·张衡《西京赋》:“度曲未终,云起雪飞,初若飘飘,后遂霏霏。”语法:云起雪飞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撞钟伐鼓,云起雪飞。唐玄宗《春中兴庆宫酺宴》诗序
- 3 风起潮涌
- 涌:向上升起,冒出。大风刮起,水波汹涌。比喻事物相继兴起,声势浩大出处:李大钊《新旧思想之激战》:“比人家那如火如荼的新潮,那风起潮涌的新人运动,尚不知相差几千万里?”语法:风起潮涌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声势浩大。示例:瞿秋白《饿乡纪程》:“风起潮涌的自由战激励他们驱逐地主,打破封建遗毒的偶像。”
- 4 一馈十起
- 吃一顿饭的时间要起来十次。形容事务繁忙。出处:西汉 刘安《淮南子 汜论训》:“当此之时,一馈而十起,一沐而三捉发,以劳天下之民。”语法:一馈十起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5 三浴三衅
- 衅:以香涂身。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出处:《国语·齐语》:“比至,三衅三浴之,桓公亲逆之于郊,而与之坐而问焉。”
- 6 萧墙之危
-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在内部发生祸乱的危险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用人》:“不谨萧墙之患,而固金城于远境。”语法:萧墙之危作宾语;指内部发生祸乱。示例: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朝廷有萧墙之危而御侮未建,可为寒心。”
- 7 群起效尤
- 大家一起向坏的学习。出处:《二度梅全传》:“恐此子效尤,干那结交权党,势压班僚,丧失名节的事,岂不辱我一门清白?”语法:群起效尤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示例:这些坏作风应该根除,以免群起效尤。
- 8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 比喻随便遇到什么险恶的情况,都信心十足,毫不动摇。同“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出处:《人民文学》1976年第6期:“他如今是‘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单等撒网下钩了。”语法: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事。示例:他如今是“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单等撒网下钩了
- 9 不知起倒
- 不知利害,不知高低。出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五回:“你可知他一面在这里服药,一面在那边戕伐,碰了个不知起倒的医生还给他服点燥烈之品,正是‘泼油救火’,恐怕他死得不快罢了。”语法:不知起倒作谓语、定语;指不知好歹。示例: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5回:“你可知他一面在这里服药,一面在那边戕伐,碰了个不知起倒的医生还给他服点燥烈之品。”
- 10 墙外汉
- 指非局中之人,不属于某专业或不专于某门知识或艺术的人出处: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慕容垂歌辞》:“我身分自当,枉杀墙外汉。”语法:墙外汉作宾语、定语;指非局中之人。
- 11 鸿翔鸾起
- 如鸿雁高翔,如凤鸾振起。比喻奋发有为,仕途得意。
- 12 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
- 须:应当。指秘密的言谈也可能泄漏出处:元·孟德耀《举案齐眉》第二折:“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这小贱人无理,瞒着老夫,引着梅香去书房中看梁鸿去了。”语法: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示例: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2回:“那晓得: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
- 13 观衅伺隙
- 衅、隙:破绽、漏洞。探察对方的破绽、漏洞,以待时机。出处:《三国志·吴书·陆逊传》:“且阻兵无众,古之明鉴,诚宜暂息进取小规,以蓄士民之力,观衅伺隙,庶无悔吝。”语法:观衅伺隙作谓语、定语;指等待时机。
- 14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 认为事情与己无关,把它搁在一边不管。出处:莆仙戏《父子恨》:“古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语法: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作宾语、定语、分句;指事情同自己没有关系。示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这是第三种。(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