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根剔齿简介
搜根剔齿的意思
解释:
比喻故意挑毛病、找岔子。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1回:“只恨黄文炳那厮搜根剔齿,几番唆毒,要害我们。”
语法:
搜根剔齿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寻根究底。
搜根剔齿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寻根究底
英语翻译
- 英语:
be very particular in one's choice
搜根剔齿相关词语
- 1 根椽片瓦
- ①一根椽,一片瓦。②指简陋的房舍。出处: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将我这铜斗儿般大院深宅,苦也囉苦也囉,可怎生烧的来剩不下些根椽片瓦。”语法:根椽片瓦作宾语、定语;指房舍。示例:想他们富家,杀羊也宰马……俺百姓每痛杀,无根椽片瓦,那里有调和的五味全,但得个充饥罢。元·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一折
- 2 爬罗剔抉
- 爬罗:搜集;剔抉:筛选。指广泛地搜罗,精细地选择。出处:唐 韩愈《进学解》:“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语法:爬罗剔抉联合式;作谓语;指广泛地搜罗,精细地选择。示例:这固然得费一番爬罗剔抉的工夫。(朱自清《诗言南辨 序》)
- 3 寻根追底
- 追求根底。一般指追问一件事的原由。示例:这个学生对学习有股钻劲,什么问题都想寻根追底。
- 4 旁搜远绍
- 广泛搜集,远承古人。出处:唐·韩愈《进学解》:“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语法:旁搜远绍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写作等。示例:清·魏源《序》:“坠绪茫茫,旁搜远绍,其得于经者凡四大端。”
- 5 头童齿豁
- 童:原指山无草木,比喻人秃顶;豁:缺口。头顶秃了,牙齿稀了。形容人衰老的状态。出处:唐 韩愈《进学解》:“头童齿豁,竟死何裨?”语法:头童齿豁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衰老的状态。示例:一年数病,头童齿豁;而忽遭母夫人之变,形神益复支离。(清 谢章铤《魏子安墓志铭》)
- 6 根株牵连
- 谓一方有祸,另一方如同根与株一般不可避免地受到牵累。出处:《新唐书·李德裕传赞》:“身为名宰相,不能损所憎,显示挤以仇,使比周势成,根株牵连,贤智播奔,而王室亦衰,宁明有未哲欤?”语法:根株牵连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故元长父子与怀素书问往来尤密,惧其根株牵连,罪相及。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九
- 7 根连株逮
- 犹株连。出处:《元典章·刑部二·系狱》:“小有词诉,根连株逮,动至什伯,系累满途,囹圄成市。”语法:根连株逮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8 移根接叶
- 喻指牵引媒介。出处:明 吴炳《情邮记 选艳》:“小人做官媒呵,移根接叶,种就了多少并头莲。”语法:移根接叶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9 削株掘根
- 株:露出地面的的树桩。形容彻底铲除。也比喻除恶务尽。出处:《战国策·秦策一》:“削株掘根,无与祸邻,祸乃不存。”语法:削株掘根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彻底铲除。
- 10 齿牙馀惠
- 谓帮人说好话。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公孙九娘》:“生乃坐,请所命。曰:‘令女甥寡居无耦,仆欲得主中馈。屡通媒妁,辄以无尊长之命为辞。幸无惜齿牙馀惠。’”
- 11 瞋目切齿
- 瞋目:发怒时睁大眼睛。瞪大眼睛,咬紧牙齿。形容极端愤怒的样子。出处:《史记·张仪列传》:“是故天下之游谈士莫不日夜扼腕瞋目切齿以言从之便,以说人主。”语法:瞋目切齿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愤怒的样子。示例:梁启超《新民说》:“而举国无论为官为士为农为工为商为僧为俗莫不瞋目切齿,攘臂扼腕,风起云涌。”
- 12 予齿去角
- 谓天生动物赋予齿就不赋予角。比喻事物无十全十美。出处:《汉书·董仲舒传》:“天亦有所分予,予之齿者去其角,傅其翼者两其足,是所受大者不得取小也……夫已受大,又取小,天不能足,而况人乎!”颜师古注:“谓牛无上齿则有角,其余无角者则有上齿。”语法:予齿去角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荷生笑道:‘大抵花到极红,香气便觉减些,所以海棠说是无香。这也是予齿去角的意思。’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十一回
- 13 齿颊留香
- 吃过美味之后,牙齿和两颊逐渐感觉到香甜的味道。
- 14 六根清净
- 六根:佛家语,指眼、耳、鼻、舌、身、意。佛家以达到远离烦恼的境界为六根清静。比喻已没有任何欲念出处:隋 隋炀帝《宝台经藏愿文》:“五种法师,俱得六根清净。”语法:六根清净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已没有任何欲念。示例:寸草不留,六根清净,与汝剃除,免得争竞。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