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整旗鼓简介
重整旗鼓的意思
解释:
重:重战;整:整顿;整治;旗鼓:古代作战时用来发号令的旌旗和战鼓;用以代表军事力量。比喻失败或受挫后;重新整顿组织力量;准备再干。也作“重振旗鼓”。
出处:
宋 克勤《圆悟佛果禅师语录》第17卷:“法灯重整枪旗,再装甲胄。”
语法:
重整旗鼓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个人、团体等。
示例:
至清室已覆,袁为总统,他自然重整旗鼓,又复上台。”(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四十八回)
成语造句
- 1.破产后一年,克莱斯勒一直在不断重整旗鼓。
- 2.听说对方公司正在筹募资金,准备重整旗鼓,夺回市场。
- 3.我军战败后毫不气馁,立刻重整旗鼓,卷土重来。
- 4.经商失败后,他回到老家,准备重整旗鼓,卷土重来。
- 5.我们决心重整旗鼓,打好后面的几场比赛。
- 6.失败了,只要不灰心丧气,一切从头开始,重整旗鼓,就有东山再起的希望。
英语翻译
- 英语:
pull one's forces together and start afresh
- 日语:
新(あら)たに態制(たいせい)を立(た)て直(なお)す
- 俄语:
вновь собирáться с силамн
- 其他:
<德>nach einer Niederlage die Krǎfte reorganisieren <eine Sache von neuem anfangen><法>se préparer à reprendre la lutte <rassembler ses forces et reprendre courage>
重整旗鼓相关词语
- 1 整躬率物
- 整饬自身做出榜样,以为下属示范。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六十回:“为此拿定了主意,想把这些做官的先陶熔到一个程度,好等他们出去,整躬率物,出身加民。”语法:整躬率物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2 责己重,待人轻
- 要求自己严格,对待别人要宽厚出处:唐·韩愈《原毁》:“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语法:责己重,待人轻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3 无足重轻
- 同“无足轻重”。出处:明·张居正《谢恩疏》:“则诸奴奴之口,诚无足为重轻。”语法:无足重轻作谓语、定语;用于人、事、物。示例:鲁迅《书信集·致颜黎民》:“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重轻。”
- 4 重足屏息
- 同“重足屏气”。出处:宋·叶適《法度总论二》:“魏武虽严科条,审律令,以重足屏息操制群下,而截然使人各得自尽以行其职守者犹在也。”语法:重足屏息作谓语、状语;用于人的神态。示例:令人不幸邻于虎,避之万不可得,则奋梃当关,与虎争一旦之命耳。重足屏息,以胥虎之人,诫毋撄虎,以翼虎之见哀,是赵豹之智也。清·周树槐《赵孝成王论》
- 5 扯鼓夺旗
- 形容作战勇敢。出处:元 郑光祖《伊尹耕莘》第三折:“统雄兵劈面相持,驱貔虎扯鼓夺旗。”语法:扯鼓夺旗作谓语、定语;指人勇敢。示例:扯鼓夺旗千般勇,三停刀上血光飞。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三折
- 6 朽骨重肉
- 比喻已经腐朽的东西得到了新生。出处:宋·苏辙《谢复官表》:“时雨既至,靡物不蒙,遂使死灰再然,朽骨重肉。”语法:朽骨重肉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7 情深义重
- 指情感深远、恩义厚重。出处:晋 温峤《重与陶侃书》:“且自顷之顾,绸缪往来,情深义重,着于人士之口。”语法:情深义重作宾语、定语;指人重感情。示例:那情深义重的也不过临风对月,洒泪悲啼。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三回
- 8 整年累月
- 一年又一年,一月又一月。形容时间长久。出处:贺宜《天竺葵和制鞋工人的女儿》:“他们不能眼看着孩子整年累月受病的折磨,也不能让自己的同志为了这样的事苦恼,得好好想想办法。”语法:整年累月作状语;泛指长时期。
- 9 旌旗卷舒
- 舒:展开。战旗随风飘动,有时卷起,有时展开。比喻战事持续。出处:《三国志 魏书 傅嘏传》:“扫除凶逆,芟荑遗寇,旌旗卷舒,日不暇给。”语法:旌旗卷舒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0 畸重畸轻
- 形容事物发展不均衡,或对待事物的态度不公正。同“畸轻畸重”。出处: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 编审 编审余论》:“丁与粮,无畸重畸轻之弊。”语法:畸重畸轻作谓语、定语;形容事物发展不均衡。示例:而一一权其畸重畸轻之度,寻一至当之境而止。李大钊《民彝与政治》
- 11 尊师重道
- 尊:尊敬;重:重视;道:道理。尊敬师长;重视应该遵循的道理。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敬道。”语法:尊师重道联合式;作定语;含褒义。示例:郭沫若《洪波曲》第11章:“中国社会是尊师重道的,每家的祖先堂上都供有'天地君亲师'的香位牌。”
- 12 肉重千斤
- 讥讽肥胖无才的人。
- 13 重若丘山
- 丘:通“巨”,大;丘山:大山。重得像大山。比喻极其严重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四》:“是以国权轻于鸿毛,而积祸重若丘山。”语法:重若丘山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4 山复整妆
- 明月高悬,青山辉映,更为秀丽,如同重整妆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