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蹇匪躬简介
蹇蹇匪躬的意思
解释:
蹇,通“謇”。指为君国而忠直谏诤。亦作“蹇谔匪躬”。
出处:
《易 蹇》:“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语法:
蹇蹇匪躬作谓语、定语;用于敢说话的人。
示例:
违令犯颜,蹇蹇匪躬者,安上之民翰也。晋葛洪《抱朴子·臣节》
蹇蹇匪躬相关词语
- 1 打躬作揖
- 打躬:两手向上合抱;作揖:合手向下行礼。指旧时男子见面恭敬行礼;也形容恭顺的样子。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薛蟠连忙打躬作揖赔不是。”语法:打躬作揖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恭敬谦让的样子。示例:宝玉见他这样,还认作是昨日晌午的事,那知晚间的这件公案,还打躬作揖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七回)
- 2 往蹇来连
- 谓往来皆难;进退皆难。出处:《周易·蹇》:“六四:往蹇来连。”语法:往蹇来连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声律》:“迂其际会,则往蹇来连,其为疾病,亦文家之吃也。”
- 3 责躬引咎
- 躬:自身;引咎:承认过失。主动承担错误的责任并作自我批评。出处:《宋史·五行志》:“臣等不能燮理阴阳,而上烦陛下责躬引咎,愿守散秩以避贤路。”
- 4 匪躬之节
- 躬:自身;匪躬:指为君主尽忠而不顾自身;节:节操。指不顾自家性命而尽忠王室的节操出处:《晋书·李胤传》:“诏以胤忠允高亮,有匪躬之节,使领司隶校尉。”语法:匪躬之节作宾语;用于人的节操。示例:唐·韩愈《争臣论》:“居无用之地,而致匪躬之节。”
- 5 匪躬之操
- 躬:自身;匪躬:指为君主尽忠而不顾自身。指不顾自家性命而尽忠王室的节操出处:《晋书·刘隗传》:“臣亡祖先臣隗,昔荷殊宠,匪躬之操,犹存旧史,有志无时,怀恨黄泉。”语法:匪躬之操作宾语;用于人的节操。
- 6 责躬罪己
- 躬:自身。责备自身并归罪于自己出处:《周书·武帝纪》:“集百僚于大德殿,帝责躬罪己,问以论政得失。”语法:责躬罪己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7 事事躬亲
- 不论什么事一定要亲自去做,亲自过问。形容办事认真,毫不懈怠。
- 8 引咎责躬
- 同“引咎自责”。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后壹奸罪发露伏诛,权引咎责躬。”语法:引咎责躬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示例:《旧五代史·周书·世宗纪》:“虽古人有引咎责躬,因灾致惧,亦无以过此也。”
- 9 躬擐甲胄
- 谓亲自穿上铠甲和头盔。言长官坐镇军中亲自指挥。出处:《左传·成公十三年》:“文公(晋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侯。”语法:躬擐甲胄作谓语;用于战争等。示例:既而王躬擐甲胄,吐诚师旅,誓在尽尽敌,以报前雠。唐·张说《论神兵军大总管功状》
- 10 躬逢其盛
- 躬:亲自,亲身;逢:赶上;其:代词;盛:盛况。指亲身参加了那个盛会或盛举出处:唐 王勃《滕王阁序》:“童子何知,躬逢胜饯。”语法:躬逢其盛紧缩式;作谓语;指亲身经历那种盛况。示例:妹子素日虽有好茶之癖,可惜前者未得躬逢其盛,至今犹觉耿耿。(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回)
- 11 夙夜匪解
- 见“夙夜匪懈”。出处:《诗经·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语法:夙夜匪解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2 匪石之心
- 比喻坚贞不渝出处:《诗经 邶风 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语法:匪石之心偏正式;作宾语;比喻意志坚定,永不变心。示例:遂将匪石之心,冀伸藻镜之用。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主司失意》
- 13 躬逢盛事
- 躬:亲自,亲身;逢:赶上;盛:盛况。指亲身参加了那个盛会或盛举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8回:“躬逢盛事,岂可当面错过?”语法:躬逢盛事作谓语;指亲身经历那种盛况。示例:这样的盛典可惜来迟了,我不得躬逢盛事
- 14 驽蹇之乘
- 驽:劣马;蹇:跛驴。用劣马或跛驴拉的车子。比喻能力低下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叙传上》:“驽蹇之乘,不骋千里之途。”语法:驽蹇之乘作宾语;用于比喻句。示例:南朝·齐·谢朓《拜中军记室辞隋王笺》:“驽蹇之乘,希沃若而中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