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世沈浮简介
与世沈浮的意思
解释:
亦作“ 與世浮沉 ”。随波逐流,附和世俗。《史记·游侠列传》:“今拘學或抱咫尺之義,久孤於世,豈若卑論儕俗,與世沈浮而取榮名哉!” 宋 司马光 《右班殿直傳君墓志铭》:“然不能與世浮沉。平視貴要,若無人,故所至齟齬。”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商三官》:“然 三官 之爲人,即蕭蕭 易水 ,亦將羞而不流;況碌碌與世浮沉者邪!”
与世沈浮相关词语
- 1 夙世冤业
- 见“夙世冤家”。出处:明·无名氏《双调夜行船序·重会》套曲:“兜的夙世冤业,却如何一见两情寄牵掣。”语法:夙世冤业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2 本支百世
- 指子孙昌盛,百代不衰。出处:《诗 大雅 文王》:“文王孙子,本支百世。”毛传:“本,本宗也;支,支子也。”郑玄笺:“其子孙适为天子,庶为诸侯,皆百世。”语法:本支百世作谓语、宾语;指子孙很多。示例:夫五代之臣,以道事君,泽及草木,仁被率土,是以福祚流行,本支百世。《后汉书·五符传》
- 3 欺世罔俗
- 罔:欺骗。欺骗世人,蒙骗流俗出处:汉·张衡《请禁绝图箴疏》:“至于永建复统,则不能知。此皆欺世罔俗,以睐势位,情伪较然,莫之纠禁。”语法:欺世罔俗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4 一世龙门
- 一世:一代;龙门:后汉时李膺有重名,后起的文人有登门拜访的,称之登龙门。称文人所崇仰的人物。出处:《世说新语·德行》:“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晋书·王衍传》:“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语法:一世龙门作宾语、定语;称一时春风得意的人物。示例:《晋书·王衍传》:“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
- 5 雁断鱼沈
- 比喻彼此音讯断绝。亦作“雁逝鱼沉”。
- 6 患难与共
- 患难:危险艰苦的环境;与共:在一起。指在不利处境中共同承担灾难和困苦。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语法:患难与共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指彼此关系密切,利害一致。示例:高桂英毕竟是他的患难与共的结发妻子和好帮手。(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三章)
- 7 沤浮泡影
- 沤:水泡。水中气泡。比喻虚幻不实或易于消失的事物出处:明·张景《飞丸记·赏春话别》:“叹世人似沤浮泡影,笑眼前繁华富贵,可能常定?”语法:沤浮泡影作宾语;指易于消失的事物。
- 8 世外桃源
- 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世外桃源是一个人间生活理想境界的代名词,相当于西方的极乐世界或者天堂。千百年来,完美主义者无不苦苦追寻、刻意营造自己想象中的“世外桃源”。出处:清 孔尚任《桃花扇》:“且喜已到松凤阁,这是俺的世外桃源。”语法:世外桃源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在这儿,在这世外桃源的仙境中,有了人世喧嚣的声音。(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
- 9 泛萍浮梗
- 浮动在水面的萍草和树根。比喻踪迹漂泊不定。出处:唐·徐夤《别》诗:“酒尽欲终问后期,泛萍浮梗不胜悲。”语法:泛萍浮梗作宾语、定语;比喻飘荡无主。
- 10 旷绝一世
- 当代没有能相比的。 形容举世无双。出处:三国·魏·曹植《洛神赋》:“奇服旷世,骨像应图。”
- 11 沈静寡言
- 不声不响,很少说话。同“沉默寡言”。
- 12 簪缨世族
- 簪和缨,古时达官贵人的冠饰,用来把冠固着在头上。旧时指世代作官的人家。出处:唐 杜甫《八哀诗 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空余老宾客,身上愧簪缨。”语法:簪缨世族作宾语、定语;指世代作官的人家。示例:熊召政《张居正》第一卷第22回:“周辉虽然出生于簪缨世族,但一生却没有做过官。”
- 13 欺世钓誉
- 欺:欺骗;世:世人;誉:名声。欺骗世人,窃取名誉出处:《元史·隐逸传》:“世主亦苟取其名而强起之,不如所闻,则曰:‘是欺世钓誉者也。’”语法:欺世钓誉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欺骗世人。
- 14 秀才造反一世无成
- 旧指知识分子不满现状,有所抗争,但又软弱胆小,摇摆不定,做不成大事。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回:“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无论他们有没这回事,可以不必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