摽搒读音
摽搒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亦作"摽牓"。 2.摽,通"标"。标榜﹐称扬。 3.摽,通"标"。标明﹐揭示。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摽牓”。
⒉ 摽,通“标”。标榜,称扬。
引《后汉书·党锢传序》:“自是正直废放,邪枉炽结,海内希风之流,遂共相摽搒,指天下名士,为之称号。”
李贤注:“摽搒,犹相称扬也。”
⒊ 摽,通“标”。标明,揭示。
引《魏书·礼志二》:“《小记》曰:‘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而立四庙。’此实殷汤时制,不为难也。聊復摽牓,略引章条。愚戇不足以待大问。”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摽搒
摽搒相关词语
- 1 摽遇
- 2 摽说
- 剽取他人之言说。摽,通“ 剽 ”。 明陈士元 《俚言解》卷一:“言语无据曰摽说,谓摽取他人之说也。或云摽当作‘漂’, 汉 班固 《宾戏》‘亡命漂说’, 师古 注云:‘漂,浮也,谓浮根之说也。’”
- 3 摽窃
- 摽窃,汉语词汇,拼音:biāo qiè。词义同“ 剽窃 ”。
- 4 摽身
- 犹飞身。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贬误》:“夫立不可过人头,岂容摽身鸟外?”
- 5 摽落
- 摽落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biāo luò,是指落下。日文发音为ㄅㄧㄠ ㄌㄨㄛˋ。唐柳希夷《江南曲》之八里有“冠盖星繁 湘水 上,冲风摽落 洞庭 渌。”
- 6 摽末
- 摽末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biào mò,指刀尖。
- 7 摽辟
- 捶胸。语本《诗·邶风·柏舟》:“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清 方苞 《徐诒孙哀辞》:“闲与同舍,梦中数悲啸,或摽辟而呼。余惊起问故,则垂涕而不言。”
- 8 摽冠
- 第一,最好的。《太平广记》卷九九引 唐 张读 《宣室志·十光佛》:“其壁有画十光佛者,笔势甚妙,为天下之摽冠。有识者云:此国手 蔡生 之迹也。”
- 9 摽季
- 犹衰世。 清 唐孙华 《夏重谈金陵旧事》诗:“ 金陵 昔丧乱,炎运值摽季。” 清 唐孙华 《文信国祠》诗:“忆昔时摽季,逢危历险艰。”
- 10 摽蕝
- 摽蕝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biāo jué ,是指植标以示其事。
- 11 摽牌
- 即标牌。用以防御兵刃矢石的战具。摽,通“ 标 ”。《宋史·兵志四》:“ 关 东戍卒,多是硬弩手及摽牌手,不惟扞贼劲矢,亦可使贼马惊溃。”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南蛮》:“ 宋 兴,尝设广捷之兵,习摽牌之器。”
- 12 摽弃
- 13 摽摘
- 举出并予以评断。《隋书·文学传·潘徽》:“末有 李登 《声类》、 吕静 《韵集》,始判清浊,纔分宫羽,而全无引据,过伤浅局,诗赋所须,卒难为用。遂躬纡睿旨,摽摘是非,撮举宏纲,裁断篇部。”
- 14 摽显
- 摽,通“ 标 ”。 晋 葛洪 《抱朴子·祛惑》:“夫能知要道者,无欲於物也,不徇世誉也,亦何肯自摽显於流俗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