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踪浪迹简介
浮踪浪迹的意思
解释:
浮:飘浮;浪:流浪。飘浮不定的踪影,到处流浪的足迹。比喻四处飘泊,不安定的人或生活。
出处:
元·王子一《误入桃园》第三折:“似恁般妄作胡为,敢欺侮咱浮踪浪迹。”
语法:
浮踪浪迹作宾语、定语;指不安定。
示例: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15回:“我择婿数年,只有这个苏友白中意,却又浮踪浪迹,无处去寻访。”
英语翻译
- 英语:
leaving no traces like a drifting water plant and waves
浮踪浪迹相关词语
- 1 急趋无善迹
- 比喻办事求快就不可能尽善尽美。出处:晋·葛洪《西京杂记》:“长卿首尾温丽,枚皋时有累句。故知疾行无善迹也。”《旧唐书·朱敬则传》:“然而急趋无善迹,促柱少和声,拯溺不规行,疗饥不足食。即向时之妙策,乃当今之刍向也。”
- 2 浮迹浪踪
- 谓行踪不定。出处:明·陈铎《山坡羊·怨别》套曲:“一任他浮迹浪踪,终须是有个相逢。”语法:浮迹浪踪作宾语、定语;指不安定。
- 3 闲茶浪酒
- 指没正经的吃喝、浪荡出处: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三折:“咱与您做参辰卯酉,谁待吃这闲茶浪酒!”语法:闲茶浪酒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八卷:“少年心性,好的是那歌楼舞榭,倚翠偎红,绿水青山,闲茶浪酒。”
- 4 发踪指使
- 操纵指挥。同“发纵指使”。出处:邹韬奋《萍踪忆语》四:“美国在一九一七年的参加世界大战,也是出于华尔街的发踪指使。”语法:发踪指使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幕后指使。
- 5 浪荡乾坤
- 浪荡:同“朗朗”,明朗;乾坤:天地。形容政治清明,天下太平出处: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一折:“清平世界,浪荡乾坤,你怎么当街里打人。”语法:浪荡乾坤作谓语、定语;形容天下太平。
- 6 韬光晦迹
- 韬光:把才华隐藏起来;晦迹:不让人知道自己的踪迹。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出处:《高僧传》:“释僧同,韬光晦迹,人莫能知,居寒山。”语法:韬光晦迹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示例: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果为隐者,方韬光晦迹之不暇,安得知名?”
- 7 伐树削迹
- 比喻正人君子不为世所容出处:庄子·天运
- 8 遁迹方外
- 犹言避世隐居于僧道中。出处:清·顾文彬《过云楼书画记·衡山补图元贤深翠轩诗文卷》:“余如惟信、王忱、金恺、秦衡、陆叙,类皆元季遗民,或逃名字宇内,或遁迹方外,并不欲以姓字传者。”语法:遁迹方外作谓语、宾语;指隐居。
- 9 遁迹潜形
- 遁、潜:隐藏。迹、形:踪迹,形迹。指隐藏踪迹和身形。出处:明·张景《飞丸记·园中落穽》:“若要行刺呵,要隐。当遁迹潜形,翦蔓除根才事稳。”语法:遁迹潜形作谓语、宾语;指隐藏踪迹和身形。示例:他干了坏事,只好遁迹潜形了
- 10 浮石沉木
- 见“浮石沉木”。出处:汉·陆贾《新语·辨惑》:“夫众口之毁誉,浮石沉木,群邪所抑,以直为曲。”语法:浮石沉木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文肃之股肱国本,眉目清流也,而不能免于浮石沉木之口。清·钱谦益《王奉尝烟客七十寿序》
- 11 蹑影潜踪
- 见“蹑影藏形”。出处:清·李渔《比目鱼·奏捷》:“蹑影潜踪,追来不放松,敛锐锋藏,还愁遇夹攻。谋臣计也空,武臣力也穷。”语法:蹑影潜踪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12 销声敛迹
- 犹言销声匿迹。出处:宋·孙光宪《北梦琐言》第11卷:“然畏颖川知之,遂旅游资中郡,销声敛迹。”语法:销声敛迹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物。示例:孙犁《贾平凹散文集序》:“在历史上,到头来退却的,或者说是销声敛迹的,常常不是坚定的战士,而是那些跳梁的小丑。”
- 13 浪子回头金不换
- 指不走正道的人改邪归正后极其可贵。出处:张恨水《八十一梦·第32梦》:“有道是浪子回头金不换。”语法:浪子回头金不换作宾语、定语;用于夸奖有过失改正的人。示例:朱自清《论青年》:“‘浪子回头金不换’,不像中年人往往将错就错,一直沉到底里去。”
- 14 兽迒鸟迹
- 鸟兽之迹。
大家在问
踪 字的笔顺写法
踪 字的笔顺怎么写
1、在汉语字典中“ 踪 ”字共有15画,笔顺写法是:竖 横折 横 竖 横 竖 提 点 点 横撇/横钩 横 横 竖钩 撇 点
2、踪的笔顺写法图解:
3、动画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