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民于水火简介
救民于水火的意思
解释:
把人民从深重的灾难中拯救出来。
出处:
《孟子·滕文公下》: “救民于水火之中,取其残而已矣。”
语法:
救民于水火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灾难深重。
示例: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7回:“若二位兄长皆救民于水火,出去谋为一番,弟现有千余人,屯扎在高鸡泊,专望驾临动手。”
救民于水火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救民水火
成语造句
- 1.吾已经聚集团练乡勇,正欲出兵援助阶州,弹压乱兵,救民于水火之中。
-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然,英雄不出,孰能救民于水火,一统天下以安乐土?
- 3.白莲圣教本着救民于水火之意揭竿而起,杀官除霸,一年十七战屠杀大清八旗百万雄兵,震惊朝野。
- 4.后有东土人欲前往大宛国经行此地,见此情景却难以施助,后来行至迦毗罗卫国时,将此地的情景禀告了净饭王,净饭王又告知佛祖令其救民于水火。
- 5.是啊,如今市井流传,大明气数已尽,李自成是真命天子,有的更是说神仙下凡,乃是救民于水火。
- 6.也总有人挺身而出,救国救民于水火。
英语翻译
- 英语:
lift the masses from woe
救民于水火相关词语
- 1 山长水阔
- 见“山长水远”。出处:宋·晏殊《蝶恋花》词:“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语法:山长水阔作谓语、宾语;比喻道路遥远艰险。
- 2 公诸于世
- 向社会上公开,使人们知道出处:《上饶集中营·茅家岭地狱》:“把许多革命青年、爱国志士的遭遇,公诸于世。”语法:公诸于世作谓语;指向社会上公开。示例:徐怀中《我们播种爱情》第一章:“对于这似乎只是为了公诸于世的结婚,人们有各种不同的评论。”
- 3 入火赴汤
- 喻不避艰险。出处:《四游记·老君道教源流》:“入火赴汤,下地上天,灰身没命,愿随大仙。”语法:入火赴汤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4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 秀:出众;摧:毁坏。林中最高的树必定先遭到大风的摧毁。比喻最出色的事物容易招致非议出处:三国·魏·李康《运命论》:“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语法: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示例:凌力《少年天子》第二章:“在他们那行,难得有他这么干净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他日后的路正难走呢!”
- 5 地瘠民贫
- 土地瘠薄,人民贫穷。出处:清·刘大櫆《送黟令孙君改任凤阳序》:“先时地瘠民贫,催科愈烦,而逋负愈积,逋久不偿,视为固然。”语法:地瘠民贫作谓语、定语;用于国情等。示例:这些业绩表现在以地瘠民贫的边区,居然……能够做到人民无饥寒之虞,向着丰衣足食的生活迈进。《解放日报》1946.4.28
- 6 心若止水
- 形容心境平静,毫无杂念出处:唐·白居易《祭李侍郎文》
- 7 歌于斯,哭于斯
- 歌唱在这里,哭泣在这里。指安居的家宅。出处:《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语法:歌于斯,哭于斯作分句;指安居的家宅。示例:周作人《自己的文章》:“中国是我的本国,是我歌于斯,哭于斯的地方。”
- 8 千金之子,不死于市
- 市:众人聚集的地方。指富贵人家子弟犯了死罪,可以免除服刑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序》:“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此非空言也。”语法:千金之子,不死于市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9 水陆并进
- 水上陆上同时进兵
- 10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语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谓式;作主语;用于劝戒之语。示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恕道的核心。
- 11 以水投水
- 比喻事物类同很难辨别。出处: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说符》:“若以水投水,何如?”语法:以水投水偏正式;作谓语;。
- 12 全民皆兵
- 谓把能参加战斗的人民全都武装起来,随时准备歼灭入侵之敌。出处:王朔《痴人》:“我知道这种勾当已发展到五花八门、全民皆兵的程度。”语法:全民皆兵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全民参加作战。示例:目前全民皆兵是不必要的
- 13 心急如火
- 心里急得象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要看个十分饱。”金圣叹批:“心急如火,更不能待。”语法:心急如火作谓语、状语;形容心中异常着急。
- 14 于心不愧
- 在心里没有什么可惭愧的。出处:宋·王令《谢刘成父》:“尘埃隔眼逢何晚,气类相期久愈坚,以义求人今遂得,于心无愧果为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