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守同盟简介
攻守同盟的意思
解释:
原指国与国之间订立盟约,战时彼此联合进攻或防卫。现多指坏人互相订约,为掩盖罪恶而一致行动。
出处:
清 梁启超《中国外交方针私议》:“日本既与英结英日同盟,及日俄战役方酣,又与韩结日韩攻守同盟。”
语法:
攻守同盟偏正式;作宾语;指同伙间的串通合作。
示例:
战国时期,六国订立攻守同盟,联合抗秦。
成语造句
- 1.这几个贪官虽然订立了攻守同盟,但也不是铁板一块,最后还是被分化瓦解了。
- 2.战国时期,六国订立攻守同盟,联合抗秦。
- 3.为了欺骗舆论,这两个团伙私下订立了攻守同盟。
- 4.伍子锋没有现出身形,他知道,这十三个人已经大概的形成一个攻守同盟。
- 5.赵东点点头,李知事要他提前来,是希望和他一起先定个基调,建立攻守同盟,这个他能理解;事情有些突然,但是还在他的预料之内。
- 6.也就是说刚刚晋升的低位神完全可以和其他大神结盟,形成攻守同盟。
英语翻译
- 英语:
offensive and defensive alliance <pact to shield each other>
- 日语:
攻守同盟(こうしゅどうめい)
- 俄语:
наступáтельно-оборонительный союз
- 其他:
<法>alliance offensive et défensive
攻守同盟相关词语
- 1 黄人守日
- 《太平御览》卷八七二引《符瑞图》:“日,二黄人守者,外国人方自来降也。”后遂以“黄人守日”比喻朝政清明,国力强盛。出处:《太平御览》卷八七二引《符瑞图》:“日,二黄人守者,外国人方自来降也。”语法:黄人守日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俨威容而青女司霜,荐祥瑞而黄人守日。宋·王禹偁《授御史大夫可司徒门下侍郎平平章事制》
- 2 行合趋同
- 行为志趣相同。出处:《淮南子·说山训》:“行合趋同,千里相从;行不合,趋不同,对门不通。”语法:行合趋同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3 誓同生死
- 立誓同生共死。形容十分密切,不可拆散。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8卷:“儿与吴衙内誓同生死,各不更改。”语法:誓同生死作谓语、定语;指关系密切。示例: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1回:“尤通长咬金五岁,就拜为兄,咬金为弟,拈香八拜,誓同生死,患难扶持。”
- 4 一门同气
- 谓同门兄弟。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三回:“他是我一门同气,我怎么不与他出力辨明冤枉。”语法:一门同气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5 众口交攻
- 交:俱,共。许多人一起用话语攻击出处:《明史·王应熊传》:“言陛下召应熊,必因其秉国之日,众口交攻,以为孤立无党,孰知其同年密契,肺腑深联。”语法:众口交攻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6 同道中人
- 走相同的道路,能在一起谋划的。比喻意见或志趣相同并且可以共事的人。
- 7 赏同罚异
- 谓奖赏和自己的意见相同的,惩罚和自己的意见不同的。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八经》:“故赏贤罚暴,举善之至者也;赏暴罚贤,举恶之至者也;是谓赏同罚异。”语法:赏同罚异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8 恩同山岳
- 犹恩重如山。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梅女》:“萍水之人,何敢遽以重务浼君子。但泉下搞骸,舌不得缩,索不得除,求断屋梁而焚之,恩同山岳矣。”语法:恩同山岳作谓语、定语;用于感激词。
- 9 同心结
- 1.旧时用锦带编成的连环回文样式的结子,用以象征坚贞的爱情。 2.状如两心相连的装饰品。
- 10 同舟之惧
- 比喻共同为某事而忧虑、畏惧。出处:《三国志·魏志·傅嘏传》:“外内齐虑,有同舟这惧,虽不能终自保完,犹足以延期挺命于深江之外矣。”
- 11 笙磬同音
- 比喻人事协调,关系和睦。出处:《诗经 小雅 鼓钟》:“鼓钟钦钦,鼓瑟鼓琴,笙磬同音。”语法:笙磬同音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旧唐书·房玄龄杜如晦传》:“文含经纬,深谋夹辅;笙磬同音,唯房与杜。”
- 12 守文持正
- 遵守法度,坚持正道出处:《新唐书·姚崇宋璟传赞》
- 13 与众不同
- 和大家不一样。出处:东汉 王充《论衡》:“故富贵之家,役使奴童,育养牛马,必有与众不同者矣。”语法:与众不同偏正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出色。示例:从他与众不同的解题思路中,看出他很聪明。
- 14 道同义合
- 犹言道合志同。出处:清·李渔《蜃中楼·婚诺》:“他第三个兄弟钱塘君与我道同义合,相得甚欢。”语法:道同义合作谓语、定语;用于志趣相投的人。示例:他有几个道同义合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