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下圈套简介
设下圈套的意思
解释:
引诱人受骗上当
出处:
莫应丰《将军吟》第七章:“头头们进行了形势分析,估计走资派既然设下圈套,是必有阴险目的的。”
语法:
设下圈套作谓语;指诱人受骗上当。
示例:
他设下圈套让你上当
设下圈套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设彀藏阄
成语造句
- 1.他们设下圈套,他果然落入其中。
- 2.潘金莲本是水性杨花的妇人,西门庆又一心一意设下圈套。
- 3.安冈支队的攻击计划意图通过采取声东击西的方法来设下圈套。
- 4.赫拉对宙斯沾花惹草的行为十分恼火,常常千方百计地设下圈套羞辱他。
- 5.社会和它的法则设下圈套把他逼到了死角,为什么他不向这个社会报复?
- 6.这是多么明显的设下圈套,你们看不出来吗。
成语故事
- 从前寿春县有一个断案如神的县令李崇,他经常设下圈套让双方当事人去钻,从而使案件真相大白,例如让人通知当事人孩子已死看他们的反应,从而让失儿回到父母的身边。乔装打扮去识别逃犯等都是很好的例证
英语翻译
- 英语:
settle snare
设下圈套相关词语
- 1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国家的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人都有一份责任。出处:清 顾炎武《日知录 正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语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复句式;作分句;含褒义。示例:梁遇春《人死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因此我做这部人死观,无非出自抛砖引玉的野心,希望能够动学者的心。”
- 2 樽前月下
- 酒樽之前,月亮之下。谓对酒赏月的悠闲情境。出处:清·龚自珍《与吴虹生书八》:“弟此节俗冗,焦头烂额,对月对酒皆不乐。樽前月下,尚有剥啄之声,如御十万敌,必须在家首先搪拒,竟无福前来望见颜色矣。”语法:樽前月下作宾语、定语;指月下畅饮。
- 3 刀下留人
- 为了营救即将被斩首的人而向主持或执行斩首的人发出的留人一命的紧急呼吁。出处:元 李文蔚《燕青捕鱼》:“刀下留人!哥哥息怒。”语法:刀下留人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示例:一进栊门,就高声喊道:“刀下留人!”但是迟了,陈锦江的脑壳被劈成两片,横倒在院坝里。
- 4 天下大势
- 势:形势。指国内外的形势或趋向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语法:天下大势作主语、宾语;用于局势等。示例:《古文观止·苏辙》:“故夫天下之所重者”吴楚材等注:“深明天下大势。”
- 5 低心下意
- 谓小心谨慎、专注不移。出处:《朱子语类》卷四四:“下学是低心下意做,到那做得超越,便是上达。”语法:低心下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 6 势倾天下
- 形容权势极大,压倒一切人。出处:《三国志·魏书·袁绍传》:“高祖父安,为汉司徒,自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由是势倾天下。”语法:势倾天下作谓语、定语;指权势极大。
- 7 雨泽下注
- 雨水往下流出处:明·归有光《项脊轩志》:“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语法:雨泽下注作谓语;指下大雨。
- 8 运筹设策
- 同“运筹决策”。出处:太平天国·洪秀全《诛妖歌》:“日夜巡逻严预备,运筹设策夜衔枚。”语法:运筹设策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9 附下罔上
- 附和偏袒同僚或下属,却欺骗君上。出处:《汉书·武帝纪》:“夫附下罔上者死,附上罔下者刑,与闻国政而无益于民者斥,在上位而不能进贤者退,此所以劝善黜置业恶也。”语法:附下罔上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少师万安恃权怙宠,殊无厌足,少师刘吉附下罔上,漫无可否。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五》
- 10 无下箸处
- 晋武帝时,何曾生活豪奢,食日费万钱,犹云无下箸处。后用以形容富人饮食奢侈无度。出处:《晋书·何曾传》:“食日万钱,犹曰无下箸处。”语法:无下箸处作宾语、定语;用于生活等。示例:清·钱泳《履园丛话·杂记·四字》:“每一日餐费,至十余金,犹嫌无下箸处。”
- 11 罔上虐下
- 罔:欺骗;虐:侵害。指瞒上欺下出处:明·宋濂《元史·耶律楚材传》:“此贪利之徒,罔上虐下,为害甚大。”语法:罔上虐下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欺骗。
- 12 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
- 自己的床铺边,怎么能让别人呼呼睡大觉?比喻自己的势力范围,不容许别人插手出处:郑振铎《漩涡》:“‘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希哲低声背诵着成语。”语法: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作定语、分句;指自己势力范围不允许别人插。示例:谁都明白“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的道理
- 13 套近乎
- 指用言语或送礼拉近关系出处:王朔《一点正经没有》:“‘别,别跟我套近乎。’马青皱着脸摇手,盯着于观难过地说,‘哥儿们你太不够意思了。’”语法:套近乎作谓语、宾语;用于口语。示例:余华《活着》:“队长把他们赶走后,起身关上门,也不先和我们套套近乎,一下子就把脸凑过来说:‘福贵,家珍,有好吃的分我一口。’”
- 14 林下风气
- 林下:幽僻之境;风气:风度。指女子态度娴雅、举止大方。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贤媛》:“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语法:林下风气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示例: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四卷:“举目看十八姨,体态飘逸,言词泠泠,有林下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