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口难辩简介
有口难辩的意思
解释:
虽然有口;却难以分辩清楚。常指含冤受屈但又无处申诉。
出处: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孟夫人有口难辩,倒被他缠住身子,不好动身。”
语法:
有口难辩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有难言之隐。
示例:
张书绅《正气歌》:“证据确凿,铁证如山,有口难辩,抓进牢去,判了十五年徒刑。”
有口难辩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有口难言
成语造句
- 1.天荒地老,幸好出事那天你也在场否则我是有口难辩了。
- 2.完了完了!董学斌觉得自己在萱姨心中的好形象全毁了,有口难辩道“不是那样!我!我刚拿错了!我……”。
- 3.该死,这样的话刘君更是有口难辩。
- 4.特么的在菜里做了手脚,陷害我,我特么年轻气盛、经验不足,有口难辩,不仅被特么赔偿几十万,还特么被关进局子一年。
- 5.美女气得直咬牙,却有口难辩,毒。
- 6.事实面前,叔父有口难辩,从此任凭叔父如何诉告我的顽劣,父亲一概不听。
英语翻译
- 英语:
find it hard to vindicate oneself
- 日语:
弁明できない
- 俄语:
нет возможности жáловаться
- 其他:
<德>sich schwer rechtfertigen kǒnnen<法>
有口难辩相关词语
- 1 有耻且格
- 谓人有知耻之心,则能自我检点而归于正道。出处:先秦·孔子《论语·为政》:“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语法:有耻且格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天下有重典而不为酷者,惩一儆百,辟以止辟是也;有最轻之典而人莫敢犯者,有耻且格是也。清·魏源《军储篇一》
- 2 临难不苟
- 苟:苟且。指遇到危难不苟且偷生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临难毋苟免。”语法:临难不苟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气节。示例:清·陈康祺《郎潜纪闻》第一卷:“至于贼纵所及,直省驻防各营临难不苟,忠节如林。”
- 3 有话便长,无话就短
- 唐代以后说书艺人用语,有话要说的话,就讲得长,没话要说的话,就简单讲几句出处:巴金《谈自己的创作·小序》:“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有话便长,无话就短。”语法:有话便长,无话就短作谓语、分句;用于说话等。
- 4 家大口阔
- 形容底子比较薄、人口比较多的家庭。
- 5 守瓶缄口
- 犹言守口如瓶。谓闭口不言。出处:清·李渔《怜香伴·鞅望》:“你把姻缘簿徼,你把相思帐销,我从今守瓶缄口,免被人嘲。”语法:守瓶缄口作谓语、定语;形容说话谨慎。
- 6 搬口弄舌
- 挑拨是非。同“搬唇递舌”。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四回:“必然嫂嫂见我做了这些衣裳,一定背后有说话;又见我两日不回,必有人搬口弄舌,想是疑心,不做买卖。”语法:搬口弄舌作谓语、宾语;指故意挑拨是非。
- 7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 不孝顺的行为有很多种,没有尽到后代的责任就像父母不存在一样的行为是最为不孝顺的。出处:孟子离娄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朱注:「于礼不孝者有三事:阿意曲从,陷亲于不义,一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也。三者中无后为大。」阿。阿意曲从,委曲己意而听从他人。语法:传宗接代 代代相传 香火不断
- 8 闭口捕舌
- 犹言瓮中捉鳖。比喻敌方已被控制,无法逃脱。出处:《晋书 张玄靓传》:“旋谓基曰:‘綝击其东,我等绝其西,不六旬,天下可定,斯闭口捕舌也。’”语法:闭口捕舌作宾语、定语;指已经控制局面。示例:闭口捕舌岂容遁,排山压卵孰与争。清·钱谦益《送马巽傅归会稽》诗
- 9 皇天有眼
- 皇天:上天。老天爷长着眼睛公正对待世事出处: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一回:“想皇天有眼,自作自受。”语法:皇天有眼作宾语、定语;用于感慨。示例:陆文夫《煎熬中的起飞》:“皇天有眼,艾煊倒因此而热了一下。”
- 10 懋迁有无
- 懋:通“贸”,贸易。买卖货物,互通有无出处:《尚书·益稷》:“懋迁有无,化居。”语法:懋迁有无作谓语、宾语;指买卖。
- 11 有目无睹
- 犹言有眼无珠。出处:宋·苏轼《淮阴侯庙记》:“淮阴少年,有目无睹,不知将军,用之如虎。”语法:有目无睹作谓语、定语;多用于骂人。示例:老舍《吊济南》:“可是我们有目无睹,仍旧逍遥自在。”
- 12 是非自有公论
- 事情的是非曲直,公众自会作出恰当的评判。出处:语出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品藻》:“扞庾公呴又问:‘何者居其右?’王曰:‘自有人。’又问:‘何者是?’王曰:‘噫!其自有公论。’”
- 13 目怔口呆
- 同“目瞪口呆”。出处:茅盾《惊蛰》:“当下那霹雳似的一声,真把所有在场的贵客都吓得目怔口呆。”语法:目怔口呆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吃惊的神态。
- 14 众口铄金
- 人人这么说;足以熔化金(铄:熔化)。比喻舆论力量大;也比喻谣言多使是非混淆。出处:《国语 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语法:众口铄金主谓式;作谓语、分句;常与积毁销骨连用。示例:群言淆乱,异说争鸣;众口铄金,积非成是。(鲁迅《三闲集 述香港恭祝圣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