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心见性简介
明心见性的意思
解释:
①佛教语。谓屏弃世俗一切杂念,彻悟因杂念而迷失了的本性(即佛性)。②指率真地表现心性。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0回:“却说三藏坐在林中,明心见性,讽念那《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忽听得嘤嘤的叫声‘救人’。”
语法:
明心见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示例:
林语堂《论买东西》:“宋儒喜欢讲明心见性,以庄以诚求之,要除去物欲之蔽。”
成语造句
- 1.儒以穷理尽性,释以明心见性,道以修真炼性。
- 2.自评是一以贯之又有所升华,称得上是明心见性,透过现象看本质。
- 3.明心见性论中国文字语言,内涵丰富,言简意深。
- 4.没有狂歌当哭的勇气,却在倒地时明心见性,瞥见万里风沙之上,有人沉腕拨镫,疾书一行字:“相忘于江湖”。
- 5.绕着护城河晃荡,走着走着,不见得就是明心见性,却醺醺然有入画的冲动。
- 6.我们东方人,讲求明心见性,东方人心明,油灯自亮。东方人不像西方人那样专门看重表面功夫。
明心见性相关词语
- 1 知心可腹
- 可:合宜。彼此了解,情投意合出处:元·王晔《折桂令·问黄肇》曲:“怕不你身上知心可腹,争知他根前似水如鱼。”语法:知心可腹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2 目注心营
- 谓竭尽心力以赴。出处:严复《国闻报馆附印说部缘起》:“凡其自毁齿至于白首,终其百年之身,所目注心营,劳苦险难。”语法:目注心营作谓语、定语;指思想集中。
- 3 痛切心骨
- 伤痛入骨髓。形容伤心到了极点出处:宋·陈亮《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义士仁人,痛切心骨。岂以陛下之圣明智勇而能忍之乎!”语法:痛切心骨作谓语、定语;形容伤心到了极点。
- 4 固执己见
- 固:顽固;执:坚持。顽固地坚持自己的见解;不肯改变。出处:《宋史 陈宓传》:“固执己见,动失人心。”语法:固执己见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冯贵堂听父亲不赞成他的主张,他想到:“人,一上了年纪,就爱固执己见,偏重保守了!”(梁斌《红旗谱》八)
- 5 耳闻不如面见
- 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真实可靠。比喻实际经验的重要。出处:汉朝刘向《说苑政理》:“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 6 人心向背
- 人心:众人的感情、愿望。向:归向;拥护。人们的思想有的归向;有的背离。指人们是拥护还是反对。出处:宋 魏了翁《鹤山文集》:“师老财殚,币轻物贵,常产既竭,本根易摇,此人心向背之几也。”语法:人心向背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宾语;指人民对事物的态度。示例:国家的盛衰,在于人心向背。
- 7 一偏之见
- 偏于一面的见解。出处:《宋史·刘述传》:“安石任一偏之见,改立新议,以害天下大公。”语法:一偏之见作宾语;用于处事。示例:一定要说杜甫不曾酒后失言,一定要说严武决不会动欲杀之念,看来,都不免是一偏之见。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杜甫与严武》
- 8 白水鉴心
- 白水:清水;鉴:照。清澈的水能照见人的心。形容人心像明净的水一样纯洁。示例:这孩子朴实勤奋,白水鉴心,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
- 9 饫闻厌见
- 饫闻:饱闻;厌见:饱见。指见闻甚多。出处:唐·韩愈《燕喜亭记》:“宜其于山水饫闻而厌见也。”语法:饫闻厌见作谓语、定语;指人的见闻。
- 10 师心自是
- 师心:以心为师。指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见有闭门读书,师心自是,稠人广座,谬误差失者多矣。”语法:师心自是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南朝·宋·惠义《答范泰等书》:“若欲违经反律,师心自是,此则大法之深患,秽道之首也。”
- 11 见微如著
- 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 12 牵心挂肚
- 13 放心托胆
- 形容毫无顾虑。出处:《何典》第七回:“赶茶娘只道师姑为女子所做,既然修行念佛,自当谨守清规;故放心托胆,打发女儿去。”语法:放心托胆作谓语、宾语、状语;指放心。示例:我们已经没有后顾之忧,可以放心托胆地干了
- 14 见弹求鸮炙
- 鸮:鸟名,猫头鹰。看到弹丸,就想得到鸟的炙肉。比喻过早估计实效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齐物论》:“且女亦大早计,见卵而求时夜,见弹而求鸮炙。”语法:见弹求鸮炙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过早估计实效。示例: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49卷:“今徒学语其圣德,而不知圣之所以德,可谓见卵而求时夜,见弹求鸮炙,何其造次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