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极之事简介
卒极之事的意思
解释:
卒:通“猝”,突然,出乎意外。指仓促紧急的事情。
出处: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存韩》:“今若有卒极之事,韩不可信也。”
卒极之事相关词语
- 1 悔之晚矣
- 矣:了。后悔也已经晚了。出处:《大宋宣和遗事》:“万一有奸邪叵测之情,陛下悔之晚矣!”语法:悔之晚矣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后悔已经晚了。示例:小沛原非久居之地。今徐州既有可乘之隙,失此不取,悔之晚矣。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四回
- 2 草率从事
- 草率:粗枝大叶,敷衍了事。马马虎虎就处理了。形容办事不认真。出处:清 赵翼《廿二史札记 新唐书本纪书法》:“明初修史时,即据其成文编入,不复彼此互订,以归画一,亦可见其草率从事也。”语法:草率从事作谓语、定语、补语;指不认真。示例:毛泽东《镇压反革命必须打得稳,打得准,打得狠》:“务必纠正一切草率从事的偏向。”
- 3 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 就用那个人对付别人的办法返回来对付那个人自己。出处:宋·朱熹《中庸集注》第十三章:“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语法: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作宾语、分句;指以牙还牙。示例:况这班奸党,不知屈害多少忠良,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极是快心之事。(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二回)
- 4 计穷虑极
- 谓计虑穷尽。出处:《三国志·吴志·鲁肃传》:“备遂割湘水为界,于是罢军”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昭《吴书》:“始与豫州观于长阪,豫州之众不当一校,计穷虑极,志势摧弱,图欲远窜,望不及此。”语法:计穷虑极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君侯始与皇叔同败于长,计穷虑极,将欲远窜。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
- 5 百年之好
- 永久而美满的结合。指男女结为夫妻。亦作“百岁之好”出处:宋 罗烨《醉翁谈录 张氏夜奔吕星哥》:“今宁随君远奔,以结百年之好。”语法:百年之好偏正式;作宾语;用于新婚祝颂赞辞。示例:我们诚挚的祝福这对新婚夫妇能同舟共济,修成百年之好。
- 6 月露之体
- 喻指辞藻华美而内容空乏的诗文。语本《隋书·李谔传》:“江左齐梁,其弊弥甚……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出处:语本《隋书·李谔传》:“江左齐梁,其弊弥甚……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语法:月露之体作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世所盛行宋元词曲,咸以昉于唐末,然实陈隋始之,盖齐梁月露之体,矜华角丽,固已兆端。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庄岳委谈下》
- 7 反其道而行之
- 反;相反;其:他的;道:方法;办法;行:做;之:它;指事情。采取同对方相反的方法行事。出处:清·吴趼人《痛史》第14回:“只是宗兄劝你去做教习,你却去做学生,未免反其道而行之了!”语法:反其道而行之连动式;作谓语;指采取同对方相反的办法行事。示例:家长们总教育孩子不要玩火,可很多孩子存在好奇心,反其道而行之,最后闹出事来。
- 8 付之丙丁
- 指用火烧掉。出处:《吕氏春秋·孟夏纪》:“其日丙丁。”语法:付之丙丁作谓语;指用火烧掉。
- 9 惠施之谋
- 比喻兼听则聪,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才能明察善断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内储说上》:“张仪欲以秦、韩与魏之势伐齐、荆,而惠施欲以齐、荆偃兵,二人争之。”语法:惠施之谋作主语、宾语;指要善于听取意见。
- 10 铢两之奸
- 铢两:极轻微的分量。比喻极其轻微的事。指轻微的邪恶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赵广汉传》:“广汉精于吏务,善为购距,铢两之奸,皆告之。”语法:铢两之奸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11 弦外之意
- 弦:乐器上发音的丝线。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出处:《南史 范晔传》:“其中体趣,言之不可尽。弦外之意,虚响之音,不知所从而来。”语法:弦外之意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指言外之意。示例:(1)对于马先生这番话的弦外之意,在场的人当然是心领神会了。(2)李老师这次找校长谈话,弦外之意是要求调动工作。
- 12 穷兵极武
- 动用全部兵力,肆意发动战争。形容极端好战出处:汉·荀悦《汉纪·武帝纪》:“奢侈无限,穷兵极武,百姓空竭,万民疲弊。”语法:穷兵极武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好战。示例:唐·吴兢《贞观政要·议征伐》:“自古以来,穷兵极武,未有不亡者也。”
- 13 釜中之鱼
- 在锅里游着的鱼。比喻不能久活出处:《元史 王荣祖传》:“彼小国负险自守,釜中之鱼,非久自死。”语法:釜中之鱼偏正式;作宾语;比喻处在绝境中的人。示例:杨八老和一群百姓们,都被倭奴擒了,好似瓮中之鳖,釜中之鱼。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 14 屐齿之折
- 形容内心喜悦之甚。出处:《晋书谢安传》:“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语法:屐齿之折作宾语;指人高兴。示例:有客来叩门……予惊喜出迎,不觉屐齿之折。明宋濂《赠别胡守中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