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施之谋简介
惠施之谋的意思
解释:
比喻兼听则聪,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才能明察善断
出处: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内储说上》:“张仪欲以秦、韩与魏之势伐齐、荆,而惠施欲以齐、荆偃兵,二人争之。”
语法:
惠施之谋作主语、宾语;指要善于听取意见。
成语故事
- 战国时期,张仪向魏王建议联合秦、韩两国去进攻齐、楚两国,而惠施则主张与齐、楚联合通好。二人各执己见,争执不下。魏王听群臣意见,群臣附和张仪。魏王不采纳惠施之谋而采用张仪的主张,结果招致失败
惠施之谋相关词语
- 1 铢两之奸
- 铢两:极轻微的分量。比喻极其轻微的事。指轻微的邪恶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赵广汉传》:“广汉精于吏务,善为购距,铢两之奸,皆告之。”语法:铢两之奸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2 弦外之意
- 弦:乐器上发音的丝线。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出处:《南史 范晔传》:“其中体趣,言之不可尽。弦外之意,虚响之音,不知所从而来。”语法:弦外之意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指言外之意。示例:(1)对于马先生这番话的弦外之意,在场的人当然是心领神会了。(2)李老师这次找校长谈话,弦外之意是要求调动工作。
- 3 以死济之
- 不惜一死来把某事继续下去。形容决心很大,不可动摇出处:章炳麟《电湘救赵》:“炎公受省宪付托之重,更当以死济之。”语法:以死济之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4 道义之交
- 交:交情,友谊。有道德有正义感的交往和友情。指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的朋友。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38回:“道义之交,只此已足,何必更为介介。”语法:道义之交作宾语;用于朋友。示例:道义之交,只此已足,何必更为介介。(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三十八回)
- 5 傥来之物
- 傥来:偶然、意外得来的。无意中得到的或非本分应得的财物。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缮性》:“轩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傥来,寄者也。”语法:傥来之物偏正式;作宾语;指无意中得到的财物。示例:赢时节道是傥来之物,就有粘头的,讨赏的、帮衬的,大家来撮哄。(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八)
- 6 负图之托
- 托:委托。承受辅佐幼君的嘱托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周章传论》:“周章身非负图之托,德乏万夫之望。”语法:负图之托作宾语;用于托付等。示例:晋·陈寿《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吾身受顾命,辅相幼主,窃自揆度,才非博陆,而受姬公负图之托。”
- 7 季常之癖
- 宋朝人陈糙,字季常,他的妻子柳氏脾气暴躁,醋性很大,陈很怕她。后称人怕老婆就说有“季常之癖”。出处:宋·洪迈《容斋三笔·陈季常》语法:季常之癖作宾语;指人怕老婆。
- 8 绨袍之赠
- 比喻不忘旧日的交情
- 9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老:敬爱。尊敬我家里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语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0 不速之客
- 速:邀请。没有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指意想不到的客人。出处:《周易 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孔颖达疏:“速,召也。不须召唤之客有三人自来。”语法:不速之客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指没有邀请的人。示例:这样出乎意外的不速之客,却受着了真正是由衷而出的恳切的欢迎。(郭沫若《海涛集 跨着东海》)
- 11 和隋之珍
- 和:和氏璧;隋:隋侯珠。形容极为难得的东西出处:汉·班固《答宾戏》:“先贱而后贵者,和隋之珍也。”语法:和隋之珍作宾语、定语;指珍贵的东西。
- 12 上无片瓦,下无卓锥之地
- 卓:直立。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云居膺禅师法嗣》:“问:‘上无片瓦,下无卓锥时如何?’师曰:‘莫飘露么。’”语法:上无片瓦,下无卓锥之地作定语、分句;指非常贫困。
- 13 付之丙丁
- 指用火烧掉。出处:《吕氏春秋·孟夏纪》:“其日丙丁。”语法:付之丙丁作谓语;指用火烧掉。
- 14 反其道而行之
- 反;相反;其:他的;道:方法;办法;行:做;之:它;指事情。采取同对方相反的方法行事。出处:清·吴趼人《痛史》第14回:“只是宗兄劝你去做教习,你却去做学生,未免反其道而行之了!”语法:反其道而行之连动式;作谓语;指采取同对方相反的办法行事。示例:家长们总教育孩子不要玩火,可很多孩子存在好奇心,反其道而行之,最后闹出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