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昭在目简介
昭昭在目的意思
解释:
形容大家看得明明白白。
出处:
唐·裴度《寄李翱书》:“贾谊之文,化成之文也,铺陈帝王之道,昭昭在目。”
语法:
昭昭在目作谓语、定语;指十分明白。
昭昭在目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昭然在目
成语造句
- 1.他为公司做的贡献,大家心知肚明,昭昭在目。
- 2.更何况,医疗器械行业的暴利昭昭在目。
- 3.细细看罢“红七条”诸多内容,可谓每一条内容都昭昭在目、直面大学现实问题,既包括学术腐败、论文抄袭、招生腐败,也包括规范与学生之间恋爱关系。
- 4.这件事到底事实如何,昭昭在目。
- 5.昭昭在目,你无从辩解。
昭昭在目相关词语
- 1 高下在心
- 高下:比喻伸和屈。原意是做事要斟酌情况,采取适当办法。后形容能胸有成竹地处理事情。出处: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天方授楚,未可与争,虽晋之强,能违天乎?谚曰:‘高下在心。’”语法:高下在心偏正式;作谓语;形容能胸有成竹地行事。示例:今将军仗皇威,掌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若欲诛宦官,如鼓洪炉燎毛发耳。(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回)
- 2 满目萧然
- 萧然:冷落的样子。满目是凄凉的景象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语法:满目萧然作谓语、定语;用于凄凉的景象。
- 3 跌宕昭彰
- 跌宕:放纵不拘;昭彰:昭著,明显。指气势放纵不拘,文意显明。出处:南朝 梁 萧统《序》:“其文章不群,辞彩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语法:跌宕昭彰作谓语、定语;用于作文。示例:先生则波澜益壮,跌宕昭彰。清 曾国藩《邓湘皋先生墓表》
- 4 横眉努目
- 耸眉瞪眼。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出处:后蜀 何光远《鉴戒录》卷十引陈裕诗:“横眉努目强干嗔,便作阎浮有力神。祸福岂由泥捏汉,烧香供养弄蛇人。”努,一本作“怒”。语法:横眉努目作定语、谓语、状语;指怒目而视。
- 5 亡在旦夕
- 旦:早晨;夕:晚上。灭亡只是早晚的事情出处:《元史·外夷传一·高丽》:“大军已驻乎心腹,鼎鱼幕燕,亡在旦夕。”语法:亡在旦夕作谓语、定语;指灭亡只是早晚的事情。示例:清·吴璿《飞龙全传》第49回:“河东亡在旦夕,汝尚不知死活,阻逆天兵。”
- 6 耳目一新
- 听到、看到的跟以前不同;感到新鲜。形容事物的面貌有了显著的变化。出处:北齐 魏收《魏书 河南王传》:“齐人爱咏,咸日耳目更新。”语法:耳目一新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示例:如今一上船,便觉得另是一番风味,耳目一新。(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二回)
- 7 虎瘦雄心在
- 比喻人穷志不穷出处:元·万松老人《从容录》:“万松道:‘虎瘦雄心在,人贫志气存。’”语法:虎瘦雄心在作宾语、定语;用于为人。
- 8 光华夺目
- 犹光彩夺目。形容鲜艳耀眼。出处:《醒世恒言 灌园叟晚逢仙女》:“其花大如丹盘,五色灿烂,光华夺目。”语法:光华夺目作谓语、定语;形容颜色鲜艳耀眼。示例:[这女人]颈里一条白丝围巾,身上绿绸旗袍,光华夺目。钱锺书《围城》五
- 9 昭然著闻
- 昭然:明白的样子;著闻:众所闻知。指明明白白,大家都知道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光武帝传》:“符瑞之应,昭然著闻。”语法:昭然著闻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0 买卖不成仁义在
- 虽然买卖没有做成,彼此间的感情还存在出处:梁斌《红旗谱》第一卷:“嫌人家来做买卖,买卖不成仁义在,打倒人家干吗?”语法:买卖不成仁义在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生意场合。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那就算了!‘买卖不成仁义在’,用不着骂人。”
- 11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 昏昏:模糊,糊涂;昭昭:明白。指自己还糊里糊涂,却要去教别人明白事理。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语法: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复句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示例:其实大家心里早已清清楚楚,可他还是不停地解释,真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 12 历历在目
- 历历:清楚、分明。指事物和景象清清楚楚地展现在眼前。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一座青州城正临在北窗之下,见州里人家,历历在目。”语法:历历在目偏正式;作谓语、补语;用于对往事的回忆。示例:李老师冒雨给我补课的情景,至今依然历历在目。
- 13 功在不舍
- 指成功在于不放弃。不要三心二意,一心向目标努力。
- 14 瞠目结舌
- 瞠:瞪着眼睛;结舌:翘起舌头落不下。瞪眼翘舌说不出话来;形容受窘或惊呆而一时无法对付的样子。也作“结舌瞠目”。出处: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因耳语其故,公子大骇,入舱隐叩细君,细君结舌瞠目。”语法:瞠目结舌联合式;作谓语、补语;用于书面语。示例:他问每个同学的时候,别的同学也不得不倾耳静听,注意前后情节的线索,否则突然问到,便不免瞠目结舌,不知所答。(邹韬奋《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