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在旦夕简介
亡在旦夕的意思
解释:
旦:早晨;夕:晚上。灭亡只是早晚的事情
出处:
《元史·外夷传一·高丽》:“大军已驻乎心腹,鼎鱼幕燕,亡在旦夕。”
语法:
亡在旦夕作谓语、定语;指灭亡只是早晚的事情。
示例:
清·吴璿《飞龙全传》第49回:“河东亡在旦夕,汝尚不知死活,阻逆天兵。”
亡在旦夕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危在旦夕
成语造句
- 1.“警电纷至,中国亡在旦夕,所希望者,吾党此举耳,不幸而败,精锐随尽,元气大伤,吾党必久不能振,中国因之而亡。
- 2.其时越王句践正在卧薪尝胆,一心灭吴,吴国亡在旦夕。
- 3.“中国亡在旦夕……吾安忍重为洋奴哉。
- 4.一总有三条妙策,上策言越为法逼,亡在旦夕,诚因保胜。
- 5.其时越王勾践正在卧薪尝胆,一心灭吴,吴国亡在旦夕。
- 6.汝国亡在旦夕,尚以巧言缓我耶。
成语故事
- 明朝末年,李自成起义军包围了北京城,崇祯皇帝坚守京城。李自成派军师宋献策混入北京城摆摊测字,崇祯十分迷信,就到宋献策的测字摊算命,宋献策故意说他亡在旦夕。崇祯见大势已去,第二天就到景山上吊自杀
亡在旦夕相关词语
- 1 虎瘦雄心在
- 比喻人穷志不穷出处:元·万松老人《从容录》:“万松道:‘虎瘦雄心在,人贫志气存。’”语法:虎瘦雄心在作宾语、定语;用于为人。
- 2 买卖不成仁义在
- 虽然买卖没有做成,彼此间的感情还存在出处:梁斌《红旗谱》第一卷:“嫌人家来做买卖,买卖不成仁义在,打倒人家干吗?”语法:买卖不成仁义在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生意场合。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那就算了!‘买卖不成仁义在’,用不着骂人。”
- 3 历历在目
- 历历:清楚、分明。指事物和景象清清楚楚地展现在眼前。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一座青州城正临在北窗之下,见州里人家,历历在目。”语法:历历在目偏正式;作谓语、补语;用于对往事的回忆。示例:李老师冒雨给我补课的情景,至今依然历历在目。
- 4 富在知足
- 有了财富之后,要知道满足,不要贪得无厌。出处:汉 刘向《说苑 谈丛》:“富在知足,贵在求退。”语法:富在知足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 5 兵在精而不在多
- 兵士在于精壮而不在乎众多。也比喻要求质量而不能只讲数量。出处:《五代史平话 周史》:“凡兵在乎精,不在乎多。”语法:兵在精而不在多作宾语、分句、定语;指用兵。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抚台还跟我谈起,兵在精而不在多,又说欲善其事,先利其器。”
- 6 若有所亡
- 若:好象。好象丢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定的样子。也形容心里感到空虚。同“若有所丧”。出处:《淮南子 原道训》:“解车休马,罢酒彻乐,而心忽然若有所丧,怅然若有所亡也。”语法:若有所亡作定语;指心神不定。
- 7 所在皆是
- 到处都是。指某种人或事物普遍存在。出处:宋 苏轼《石钟山记》:“石之铿然有声音,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 8 名存实亡
- 名义上还有;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出处:先秦 韩非《韩非子》:“惑主不然,计其入不计其出,出虽倍其入,不知其害,则是名得而实亡。”语法:名存实亡联合式;作谓语、补语;形容只剩一个空名。示例:自从日方半途撤走后,这家合资企业已经名存实亡。
- 9 取乱存亡
- 古代国家的一种自视正义的对外策略。谓夺取政治荒乱的国家,保全将亡的国家。
- 10 请由此亡
- 请允许我从此离开您。
- 11 朝前夕惕
- 形容一天到晚勤奋谨慎,没有一点疏忽懈怠。出处:《易 干》:“君子终日干干,夕惕若厉,无咎。”
- 12 朝夕之策
- 朝夕:一早一晚;策:计策。一早一晚的打算。形容只图眼前利益的计策出处:汉·班固《答宾戏》:“意者且运朝夕之策。”语法:朝夕之策作主语、宾语;用于计谋。
- 13 朝生夕死
- ①早晨刚生,晚上就死亡。②今亦形容事物生命短暂。出处:《山海经 海外东经》:“[君子国]有熏华草,朝生夕死。”语法:朝生夕死作谓语、定语;形容短命。示例:王朔《人莫予毒》:“人生如梦,俱是宇宙过客,朝生夕死,你先走一步,与我们又何尝不是五十步与百步至差?”
- 14 高下在心
- 高下:比喻伸和屈。原意是做事要斟酌情况,采取适当办法。后形容能胸有成竹地处理事情。出处: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天方授楚,未可与争,虽晋之强,能违天乎?谚曰:‘高下在心。’”语法:高下在心偏正式;作谓语;形容能胸有成竹地行事。示例:今将军仗皇威,掌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若欲诛宦官,如鼓洪炉燎毛发耳。(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