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志好学简介
笃志好学的意思
解释:
笃志:专心一志,立志不变。专心致志,勤奋好学。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侯霸传》:“霸矜严有威容,家累千金,不事产业。笃志好学,师事九江太守房元。”
语法:
笃志好学作谓语、宾语;用于学习。
示例:
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11章:“笃志好学,参南国中郎将,迁高密王左司马。”
成语造句
- 1.他年轻时就笃志好学,现在已经是一个大学问家了。
- 2.江西历史上的第一位状元卢肇就是这些人中的一员,他从小笃志好学,常常挑灯夜读,因此得到当时的大学者李德裕的青睐,收为门人。
- 3.据莒县刘勰纪念馆工作人员介绍,祖籍莒县的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早年家境贫寒,但笃志好学,悉心研读佛书和儒家经典。
- 4.他从小笃志好学 ,常常挑灯夜读,因此得到当时的大学者李德裕的青睐,收为门人。
- 5.老师常常告诉我们,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们必须有笃志好学的态度才能在学习上更近一步。
- 6.优异的学习成绩必然属于那些笃志好学的同学。
英语翻译
- 英语:
be devoted to study
笃志好学相关词语
- 1 博学多闻
- 博学: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出处:《文子 精诚》:“虽博学多闻,不免于乱。”语法:博学多闻作谓语、定语;指人见识多。示例:博学多闻,性气英迈,幅巾布裘,游于东西两浙间。(明 瞿佑《剪灯新话 修文舍人传》)
- 2 好评如潮
- 比喻赞扬的评价很多
- 3 高斋学士
- 南朝梁庾肩吾等十人的别号。
- 4 年谊世好
- 年谊:科举时代称同年登科的关系;世好:两家世代友好。科举时代两家因同年登科而为世交的人。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语法:年谊世好作宾语;指科举世交。
- 5 三好二怯
- 同“三好两歹”。出处: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风月相思》:“娘子与冯官人相见之后,至今三好二怯。”语法:三好二怯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6 好心不得好报
- 报:报答。指一番好心被人误解,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回:“好意叫他洗脚,颠倒嫌冷嫌热,却不是好心不得好报!”语法:好心不得好报作宾语、定语;指好心被人误解。示例:欧阳山《苦斗》:“这真是好心不得好报,好柴烧烂灶。”
- 7 不拔之志
- 比喻意志坚决,不可动摇。出处:《南史·沈约传》:“执不拔之志,高卧东南。”语法:不拔之志作宾语;指人的意志。
- 8 先意承志
- 指孝子不等父母开口就能顺父母的心意去做。后指揣摸人意,谄媚逢迎。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祭义》:“君子之所为孝者,先意承志,谕父母于道。”语法:先意承志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鲁迅《华盖集续编 海上通信》:“我不是别人,那知道别人的意思呢?'先意承志'的妙法,又未曾学过。”
- 9 意得志满
- 因愿望实现而心满意足。亦作“志得意满”。出处: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今汉王大败亏输,项王意得志满。”语法:意得志满作谓语、定语;指满足。
- 10 学而时习之
- 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出处:《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语法:学而时习之作谓语、宾语;指学习方法。示例:学而时习之,所以学者将以行之也。(宋《二程全书 外书七》)
- 11 志在千里
- 形容志向远大。出处: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神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语法:志在千里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四哥,你果有此心,眼前倒有个机会,可以做一番事业。”
- 12 学老于年
- 指青年人的博学。出处:《宋史 文苑传七 熊克》:“克幼而翘秀,既长,好学善属文,郡博士胡宪器之,曰:‘子学老于年,他日当以文章显。’”语法:学老于年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13 继志述事
- 继:继承;述:陈述。继承先人之志以言事理政出处:《宣和书谱》第一卷:“一旦用王浚,唾手可行,故天下始一于晋。夫可谓继志述事之主。”语法:继志述事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清·黄黎洲《周子佩墓志铭》:“守礼不违,继志述事。”
- 14 力学笃行
- 力学:努力学习。笃行:切实地实行。勤勉学习且确切实践所学。出处:宋 陆游《陆伯政山堂稿序》:“伯政家世为儒,力学笃行,至老不少衰。”语法:力学笃行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孝孺有兄孝闻,力学笃行,先孝孺死。《明史 方孝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