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而学之简介
困而学之的意思
解释:
困:困惑。遇到困惑的时候就学习。
出处:
《论语·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语法:
困而学之作谓语、定语;用于学习等。
困而学之的近反义词
- 反义词
- 困而不学
成语造句
- 1.王瑞荃称,那是说因为自己困而学之。
- 2.绝大多数人都是学而知之、困而学之的人。
- 3.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 4.为了求证“中庸”思想的真谛,也为了寻找打开生活中困扰的思想钥匙,我在“困而学之”的情急之下,拿起了《论语》。
- 5.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 6.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成语故事
- 春秋时期,孔子在鲁国政坛受排挤后,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经历卫、郑、陈、晋等地碰壁后,在蔡国闲居,孔子教育弟子:做君子要坚持学习,困而学之就会成为圣贤,困而不学那就没希望了。重新振奋弟子们的士气
困而学之相关词语
- 1 继踵而至
- 踵:脚后跟;接踵:足跟相接;至:到,来。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出处:《晋书·段灼传》:“由是四方雄俊继踵而至,故能世为强国,吞灭诸侯,奄有天下。”语法:继踵而至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2 失之穿凿
- 把讲不通的硬要讲通出处:《艺苑卮言》
- 3 鱼贯而入
- 像游鱼那样首尾连贯地进入。比喻有秩序地相继而进。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邓艾传》:“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语法:鱼贯而入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众才女除卞、孟两家姊妹在后,其余都是按名鱼贯而入。(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七回)
- 4 邦家之光
- 邦:诸侯国;家:大夫的封地。指国家的光荣出处:《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邦家之光。”语法:邦家之光作主语、宾语;指国家的光荣。
- 5 好学不倦
- 倦;厌倦。爱好学习;从不厌倦。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楚世家》:“昔我文公,狐季姬之子也,有宠于献公,好学不倦。”语法:好学不倦补充式;作主语、谓语;含褒义。示例:(1)好学不倦才能知识渊博。(2)他是一个好学不倦的人。
- 6 断金之交
- 指情深谊厚的朋友出处: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 7 无德而称
- ①无何恩德可以称道。②谓德高不可言状。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季氏》:“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语法:无德而称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黄宪传论》:“将以道周性全,无德而称乎?”
- 8 渴而穿井
- 比喻事先没准备,临时才想办法出处:《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语法:渴而穿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指办事没计划。示例:寡人所谓饥而求黍稷,渴而穿井者,未尝能以欢喜见子。西汉·刘向《说苑·奉使》
- 9 一呵而就
- 一口气完成。出处: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十四:“感兴不来,也不能勉强去酝酿。当它来的时候,酝酿成熟,故能提起锐笔,一呵而就。”语法:一呵而就作谓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10 天无绝人之路
- 天下不会断绝人的出路,把人困死。比喻人虽一时处于绝境,但终归可以找到出路。出处:元 无名氏《货郎担》第四折:“果然天无绝人之路,只是那东北上摇下一只船来。”语法:天无绝人之路作宾语、分句;用于劝诫人。示例:又道是天无绝人之路,正在街上卖身,只见一个老妈妈走近前来。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 11 曝腮之鱼
- 晒着腮的鱼。比喻处在困顿的境遇之中。出处:《梁书·何敬容传》:“且曝腮之鳞,不念杯杓之水,云霄之翼,岂顾笼樊之粮。”
- 12 乘人之厄
- 乘:趁;厄:苦难。趁人家危难的时候加以要挟或陷害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神女》:“子诚敝人也,不念畴昔之义,而欲乘人之厄,予过矣!”语法:乘人之厄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13 顺时而动
- 顺应时势而行动。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十一年》:“度德而处,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语法:顺时而动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示例:唐·王勃《益州夫子庙碑》:“顺时而动,用晦而明。”
- 14 置之死地而后已
- 置:放置。一定要害人致死才算完事出处:《上饶集中营·集中营生活散记》:“天哪!人快要死了,还时时提防他会开小差,难道真要‘置之死地而后已’吗?”语法:置之死地而后已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