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履绳墨简介
足履绳墨的意思
解释:
喻行为合乎规范
足履绳墨相关词语
- 1 文人墨士
- 泛指文人、文士。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一百回:“那知百花仙子忽然命他把那泣红亭的碑记付给文人墨士去做稗官野史;他捧了这碑记日日寻访,何能凑巧?”语法:文人墨士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文人。示例:一来使情人见了,也好当面招魂,二来使文人墨士闻之,也好做几首诗文,留个不朽!清·李渔《比目鱼》第七回
- 2 珠履三千
- 珠履:缀有珠玉的鞋子。形容贵宾众多出处:唐·李白《江上赠窦长史》:“不同珠履三千客,别欲论交一片心。”语法:珠履三千作宾语、定语;指人很富有。
- 3 鼎足之势
- 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出处:晋 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自谓三分鼎足之势。可以与泰山共相始终。”语法:鼎足之势偏正式;作宾语;指三方面相持。示例:三国时期,魏、蜀、吴各据一方,形成鼎足之势。
- 4 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 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过苦头,以后一碰到类似的事情就害怕。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说到货物,我就没有胆气了。”语法: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作宾语、定语、分句;指心有余悸。示例: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他现在还心有余悸
- 5 上方不足,下比有余
-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出处:《晋书 王湛传》:“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下比魏舒有余。”语法:上方不足,下比有余复句式;作宾语、分句;指处于中间位置。
- 6 不一而足
- 足:充足;足够。原指不是一事一物可以满足。后指同类的事物或现象很多;反复出现;不能一一列举。出处:《公羊传 文公九年》:“始有大夫,则何以不氏?许夷狄者,不一而足也。”语法:不一而足紧缩式;作谓语、分句;用于句尾。示例:两边摆地摊,售卖农家器具及乡下日用物件的,不一而足。(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一回)
- 7 鸣玉曳履
- 佩玉饰曳丝履。谓获高官厚禄。出处:《新唐书·马周传》:“今超授高爵,与外廷朝会,驺竖倡子,鸣玉曳履,臣窃耻之。”语法:鸣玉曳履作谓语、定语;用于生活。
- 8 龙首豕足
- 犹言牛头不对马嘴。谓对书义的解释与原旨相去甚远,风马牛不相及。出处:南朝·梁·梁元帝《金楼子·立言》:“龙首豕足,随时之义;牛头马髀,强相附会。”语法:龙首豕足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9 顿足捩耳
- 形容束手无策的困态。出处:宋·王銍《默记》卷上:“晋公候于阁门,见其甚久。则顿足捩耳云:‘无及矣。’”语法:顿足捩耳作定语、状语;用于人的神态。
- 10 鼎足三分
- 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语法:鼎足三分作宾语、定语;指三方分立。示例:汉家王气已将尽,鼎足三分各自雄。(元 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二折)
- 11 三分鼎足
- 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语法:三分鼎足作谓语、定语;指三足鼎立。示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4回:“三分鼎足浑是梦,踪迹空留在人间。”
- 12 手足无措
- 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语法:手足无措主谓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含贬义。示例:许地山《女儿心》:“听说一两日间民军便要进城,住在城里的旗人更吓得手足无措。”
- 13 振衣濯足
- 濯足:洗脚。抖掉衣服上的灰尘,洗去脚上的污垢。形容放弃世俗生活的荣华富贵,立志在山中隐居。出处:晋·左思《咏史》诗之五:“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语法:振衣濯足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宋·饶节诗:“再拜先生泪如洗,振衣濯足吾往已。”
- 14 赤绳系足
- 赤绳:红绳;系:结、扣。旧指男女双方经由媒人介绍而成亲。出处:唐 李复言《续玄怪录》:“固问囊中何物,曰:‘赤绳子耳!以系夫妻之足,及其生则潜用相系,虽仇敌之家,贵贱悬隔,天涯从宦,吴楚异乡,此绳一系,终不可逭。’”语法:赤绳系足主谓式;作谓语;指男女结成婚姻。示例:从来说月下老人赤绳系足,虽千里之外,到底相合。(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五)
大家在问
履 字的笔顺写法
履 字的笔顺怎么写
1、在汉语字典中“ 履 ”字共有15画,笔顺写法是:横折 横 撇 撇 撇 竖 撇 横 竖 横折 横 横 撇 横撇/横钩 捺
2、履的笔顺写法图解:
3、动画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