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笺雁书简介
鱼笺雁书的意思
解释:
泛指书信。
出处:
明·史叔考《醉罗歌·题情》套曲:“泪痕一线罗裙绣裾,相思两字鱼笺雁书。”
语法:
鱼笺雁书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鱼笺雁书相关词语
- 1 鱼惊鸟散
- 见“鱼溃鸟散”。出处:《陈书·高祖纪上》:“公以国盗边警,知无不为,恤是同盟,诛其丑类,莫不鱼惊鸟散,面缚头悬。”语法:鱼惊鸟散作宾语、状语;用于比喻句。
- 2 鱼贯而来
- 象游鱼一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接连着走。形容一个接一个地依次序进入。出处:《三国志·魏志·邓艾传》。
- 3 龙战鱼骇
- 喻战争激烈。出处:《中国现代思想史参考资料简编·驳革命可以生内乱说》:“以视建武元年以后,十二年以前,龙战鱼骇,盖不侔矣。”语法:龙战鱼骇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4 衡石量书
- 《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古时文书用竹简木札,以衡石来计算文书的重量,因用以形容君主勤于国政。亦作“衡石程书”。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於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语法:衡石量书作谓语、定语;指勤于政事。
- 5 木雁之间
- 指处于有用和无用之间。比喻才能或水平中等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山木》:“昨日山中之木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语法:木雁之间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南史·檀道济传论》:“道济始因录用,故得忘瑕,晚因大名,以至颠覆。韶、祗克传胤嗣,其木雁之间乎。”
- 6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 刀俎:刀和刀砧板,宰割的工具。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语法: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复句式;作定语、分句;含贬义。示例:朱道南《在大革命的洪流中》:“还不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寄人篱下的日子究竟到了什么时候为止?”
- 7 鱼游濠上
- 《庄子·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出处:《庄子·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下续示例]语法:[上接出处]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示例: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 8 随月读书
- 比喻家境贫困,刻苦读书.
- 9 鱼肉百姓
- 鱼肉:指受宰割者。后比喻用暴力欺凌,任意残害无辜的人们。出处:《后汉书 仲长统传》:“于是骄逸自恣,志意无厌,鱼肉百姓,以盈其欲。”语法:鱼肉百姓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所率部队,毫不训练,本不打算作战,故亦不能作战,只是用做搜刮地方,鱼肉百姓的工具而已。冯玉祥《我的生活》第二十二章
- 10 一介书生
- 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出处:唐·王勃《秋日登洪州滕王阁饯别序》:“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语法:一介书生作宾语、定语;用作谦词。示例:读书人又称书生。这固然是个可以骄傲的名字,如说“一介书生”、“书生本色”,都含有清高的意思。(朱自清《论书生的酸气》)
- 11 池鱼遭殃
- 比喻因牵连而遭到的祸害出处:清·孙雨林《皖江血》上卷:“党祸起中江,正士寒心,连袂长往,俺事外人也池鱼遭殃。”语法:池鱼遭殃作宾语;比喻因牵连而遭到的祸害。
- 12 肥鱼大肉
- 指丰盛的鱼肉菜肴。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9回:“登时叫人调排桌椅,摆了八席,让众人坐下,暖上酒来,肥鱼大肉的都搬上来。”语法:肥鱼大肉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生活。示例:周作人《济南道中》:“虽在吃惯肥鱼大肉的大人先生们自然有点不配胃口。”
- 13 鱼贯雁比
- 见“鱼贯雁行”。出处:清·张岱《陶庵梦忆·扬州清明》:“余所见者,惟西湖春、秦淮夏、虎丘秋,差足比拟,然彼皆团簇一块,如画家横披,此独鱼贯雁比,舒长且三十里焉,则画家之手卷矣。”语法:鱼贯雁比作宾语、状语;用于比喻句。
- 14 受鱼失禄
- 接受了鱼,失去了官俸。比喻为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