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法审令简介
明法审令的意思
解释:
审:谨慎。申明法令,使人人遵守,谨慎发布命令,避免出现差错。
出处:
《尉缭子·战威》:“明法审令,不卜筮而事吉;贵功养劳,不祷祠而得福。”
语法:
明法审令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明法审令相关词语
- 1 败法乱纪
- 败:毁坏,摧残;乱纪:破坏法纪。败坏法令,扰乱纪律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袁绍传》:“便放志专行,威劫省禁,卑侮王僚,败法乱纪,坐召三台,专制朝政。”语法:败法乱纪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我们要严厉打击那些败法乱纪之徒
- 2 循令从事
- 遵循命令办事。出处:《韩非子·孤愤》:“人臣循令而从事,案法而治官,非谓重人也。”
- 3 明修暗度
- 比喻用明显的假象迷惑对方,而暗中却采取出人意料的行动打击对方出处:清·赵翼《行围即景·相扑》:“伺隙忽为叠陈冲,捣虚又遏夹寨固。明修暗度诡道攻,声东击西多方误。”语法:明修暗度作宾语、定语;用于战争、商业等方面。
- 4 审几度势
- 省察事机,揣度形势。出处:明·张居正《陈六事疏》:“审几度势更化宜民者,救时之急务也。”语法:审几度势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5 明日黄花
- 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出处:宋 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语法:明日黄花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比喻迟暮不遇。示例:过时之物,曰明日黄花。(宋 胡继宗《书言故事 花木类》)
- 6 明珠出老蚌
- 明珠生于老蚌。比喻杰出的儿子生于出色的父亲。出处:晋·赵岐《三辅决录》:“昨日仲将来,文敏笃诚,保家之主也。不意双珠近出老蚌。”
- 7 明知故犯
- 明知不对;却故意违犯。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问:‘一切生灵具有佛性,既有佛性,为甚么却撞入驴胎马腹?’师曰:‘知而故犯。’”语法:明知故犯紧缩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示例:此物既与人无益,如何令尊伯伯却又栽这许多?岂非明知故犯么?(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一回)
- 8 长明乃晦
- 长期明达睿智者,有时亦难免昏昧。出处:《新千字文》(长明乃晦,极盛而穷)。
- 9 明火持杖
- 同“明火执仗”。出处:《元典章·刑部·从贼不得财者免刺》:“从贼孙伯奴、孟干儿与首贼朱伴儿、李佛保等四人明火持杖强劫梁贤十家。”语法:明火持杖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干坏事。示例:明·无名氏《临潼斗宝》楔子:“我是首将来皮豹,善晓六韬知三略,明火持杖打劫人,随着展雄做强盗。”
- 10 聪明睿知
- 聪明:聪敏有智慧。形容洞察力强,见识卓越出处:《周易·系辞》:“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语法:聪明睿知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夸奖人。示例:战国·宋·庄周《庄子·天地》:“啮缺之为人也,聪明睿知,给数以敏,其性过人。”
- 11 聪明出众
- 聪明:聪敏有智慧。智慧超出一般人出处: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95回:“当他五岁上头,他父亲韩会见他聪明出众,因对兄弟韩愈说:‘湘子这孩子,天资很好。’”语法:聪明出众作谓语、定语;用于夸奖人。示例:清·刘鹗《老残游记》第11回:“那些南革的首领……都是聪明出众的人才。”
- 12 谛分审布
- 仔细察看分布状况出处:宋 秦观《奇兵》:“奕者之斗棋也,谛分审布,失其守者逐而攻之。”语法:谛分审布作谓语;指仔细察看。
- 13 逐客之令
- 秦始皇曾下令驱逐从各国来的客卿。后指主人赶走不受欢迎的客人为下逐客令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秦王乃除逐客之令。”语法:逐客之令作主语、宾语;用于交往等。示例:清·许奉恩《里乘》第一卷:“遽为鸨媪齿冷,将下逐客之令。”
- 14 察察而明
- 谓在细枝末节上用心,而自以为明察。《晋书·皇甫谧传》:“若乃圣帝之创化也,参德乎二皇,齐风乎虞夏,欲温温而和畅,不欲察察而明切也。”《旧唐书·文苑传上·张蕴古》:“勿浑浑而浊,勿皎皎而清,勿没没而闇,勿察察而明。”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八出处:《晋书·皇甫谧传》:“若乃圣帝之创化也,参德乎二皇,齐风乎虞夏,欲温温而和畅,不欲察察而明切也。”语法:察察而明作谓语、定语;指过于计较细节。示例:勿浑浑而浊,勿皎皎而清,勿没没而闇,勿察察而明。《旧唐书·文苑传上·张蕴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