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触相争简介
蛮触相争的意思
解释:
蛮触:蛮氏、触氏,《庄子》寓言中的在蜗牛两角的两个小国。因细小的缘故而引起的争端。
出处:
《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语法:
蛮触相争作宾语、定语;指非正义战争。
示例:
略观大体,同盟会固多不直,共和党亦务诈欺,蛮触相争,不离蜗角。(章炳麟《致江西统一党支部函》一)
成语故事
- 传说古代有一只蜗牛的两个触角上有两个小国,左边的叫触氏国,右边的叫蛮氏国。两个国家因为争夺地盘而经常发生战争,有时竟伏尸百万,血流成河,造成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蜗牛因此而丧失触觉功能
蛮触相争相关词语
- 1 与人无争
- 指不跟社会上的人发生争执。这是一种消极的回避矛盾的处世态度。
- 2 不相上下
- 上下:比喻高低、好坏等。分不出高低。形容程度相等。出处:唐 陆龟蒙《蠹化》:“翳叶仰啮,如饥蚕之速,不相上下。”语法:不相上下偏正式;作谓语、定语、补语;用于人与无。示例:他俩年龄相当,个头也不相上下。
- 3 宽猛相济
- 指政治措施要宽和严互相补充。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年》:“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语法:宽猛相济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指政治措施要宽大和严厉互相补充。示例:为政之道,须在宽猛相济。(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九回)
- 4 利害相关
- 指有密切的利害关系。出处:《周礼·夏宫·职方氏》:“周知其利害。”语法:利害相关作谓语、宾语;指有密切的利害关系。示例:平时酒杯往来如兄若弟;一虱大的事,才有些利害相关,便尔我不相顾了。(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 吴保安弃家赎友》)
- 5 洋相百出
- 尽是逗人发笑的怪样子语法:洋相百出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人的神态。示例:我最喜欢看她那洋相百出的样子
- 6 同恶相助
- 亦作“同恶相恤”。谓对共同憎恶者,必相互援助以对付之。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吴王濞列传》:“同恶相助,同好相留,同情相成,同欲相趋,同利相死。”语法:同恶相助作谓语、宾语;指坏人。
- 7 触目兴叹
- 看到某种情况而引起感叹。出处:明·李贽《焚书·杂述·杂说》:“一旦见景生情,触目兴叹。”语法:触目兴叹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物等。
- 8 十鼠争穴
- 穴:动物的窠巢。比喻坏人聚集互相争斗出处:《梁书·元帝纪》:“侯景奔窜,十鼠争穴,郭默清夷,晋熙附义。”语法:十鼠争穴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9 互不相容
- 互相不能容纳对方。指高职位官员之间的一种关系,在行使职权时彼此不一致语法:互不相容作谓语、定语;指对立。示例:他们互不相容,争个你死我活
- 10 遥相呼应
- 遥远:远远地。应:照应。指远远地互相照应。配合。出处:《清史稿 许友信传》:“且郑成功出没闽、浙,奉其为号,遥相应和,声势颇张。”语法:遥相呼应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这种报道与国外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叫嚣遥相呼应,是我们决不能容许的。
- 11 同声相应
- 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出处:《周易 干》:“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语法:同声相应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示例:续范亭《号召山西人民推翻万恶无耻军阀阎锡山》:“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心心相印,脉脉相通。”
- 12 自相残杀
- 自己人互相杀害。残:伤害。出处:《晋书 石季龙载记下》:“季龙十三子,五人为冉闵所杀,八人自相残杀。”语法:自相残杀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他成日间叫我们自相残杀,要我们自家人都互相杀尽了,好叫他那些骚鞑子来占据我们的好土地。(清 吴趼人《痛史》第三回)
- 13 蛮争触斗
- 蛮:蛮氏;触:触氏。《庄子》中的在蜗牛两角的两个小国,因细小的缘故而引起的争端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语法:蛮争触斗作宾语、定语;指非正义战争。示例:石火电光俱是梦,蛮争触斗总无常。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十三回
- 14 形影相顾
- 形:形体;影:身影。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出处:《晋书·桓温传》:“省之惋愕,不解所由,形影相顾,陨越无地。”语法:形影相顾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孤单。示例:宋·陆游《与赵都大启》:“岁月不知其再周,形影相顾而自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