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应气求简介
声应气求的意思
解释:
应:应和,共鸣;求:寻找。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比喻志趣相投的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出处:
《周易 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语法:
声应气求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
示例:
孙中山《驳“保皇报”》:“不知革命与洪门,志同道合,声应气求,合力举义,贵有应尽,非同利用。”
成语造句
- 1.她刚读了他信中的头几句话,就完全明白了他的苦恼和他的向往,因为他们毕竟是声应气求的一对知心朋友。
- 2.这三者环环相扣,声应气求,从而形成了一道坚固的屏障,以至整个司法体制都要为其背书。
- 3.希望党内同志彼此要互相砥砺、互助合作,真正做到声应气求,一团和气,为民谋利。
- 4.孙中山、黄兴作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曾经声应气求、并肩战斗九年,后因中华革命党组党原则之争,而一度分道扬镳。
- 5.如此一来,要办事业,这个组织是力量的源泉;要交朋友,这个组织是沪上精英荟萃之所,声应气求,谊切金兰。
- 6.至于不泥端方、有形无态的表现,仅拘于构图、彩色方面而已,其质却与古人有着同辙入垄、倾盖如故之契合,有着意气相投、声应气求之符称。
英语翻译
- 英语:
Like attracts like. <Like to like.>
声应气求相关词语
- 1 声名狼藉
- 声名:名誉;名声;狼藉:传说中狼群垫草而卧;起来时把草踏乱以消灭痕迹。后借以形容散乱;引申为破败得不可收拾。形容声望和名誉败坏到极点;不可收拾。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蒙恬列传》:“以其君为不明,以是籍于诸侯。”唐 司马贞索隐:“言其恶声狼藉,布于诸国。”语法:声名狼藉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补语;含贬义。示例:因汪太史平日声名狼藉,最不见重于官场,日前新督帅参劾劣绅十七名,实以汪某居首。(清 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三十三回)
- 2 声求气应
- 应:应和,共鸣;求:寻找。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比喻志趣相投的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出处:《周易 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出而万物睹。”语法:声求气应作谓语、定语;指彼此投合。示例:声求气应,何以教我。宋 陈亮《送叔祖筠州高安簿序》
- 3 意气相倾
- 意气:志趣和性格。指志趣和性格相同的人彼此投合出处:宋·张孝祥《与虞并父书》:“虽声迹差池,藐不相闻,然意气相倾,殆若朝夕与游处者。”语法:意气相倾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情趣相同。
- 4 气食全牛
- 能吃下一头牛的气概。 形容人的气魄非凡。出处:唐·杜甫《徐卿二子歌》:“小儿五岁气食牛,满堂宾客皆回头。” 事例:佳作~,自堪压卷。 ★明·汤显祖《与门人陈仲宣》
- 5 气忍声吞
- 受了气而勉强忍耐,不说什么话。形容窝囊。出处: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折:“他一世儿为人,半世儿孤贫,气忍声吞,何日酬恩。”语法:气忍声吞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不敢出声抗争。示例:受了委屈,他也只能气忍声吞了
- 6 灰心短气
- 见“灰心丧气”。出处:寄生《论支那立宪必先以革命》:“是诚中国前途之隐忧,而足使倡言革命者灰心短气者也。”语法:灰心短气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意志消沉。
- 7 气贯长虹
- 气:气概;精神。形容气势壮盛;简直可以贯穿长虹。出处: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于维巨卿,气贯虹霓,义高云汉。”语法:气贯长虹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斗争结盟友,殉难慷慨同。 人民柴市节,浩气贯长虹。(陈毅《纪念李大钊同志殉难三十周年》诗)
- 8 声罪致讨
- 宣布罪状,并加讨伐。出处:《国语 晋语五》:“是故伐备钟鼓,声其罪也。”语法:声罪致讨联合式;作谓语;指宣布罪状,并加讨伐。示例: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8回:“朝廷只须遣一旅之师,声罪致讨,不旬日之间,定当传首京师,何足多虑。”
- 9 名声籍甚
- 比喻名声极大。出处:《史记·陆贾列传》:“陆生以此游汉廷公卿间,名声籍甚。”语法:名声籍甚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0 北鄙之声
- 指殷纣时的音乐。后世视为亡国之声。出处:见“北鄙之音”。语法:北鄙之声作主语、宾语;指亡国的音乐。示例:纣为北鄙之声,其废也忽焉,至今王公以为笑。汉刘向《说苑·修文》
- 11 一个鼻孔出气
- 比喻立场、观点和别人完全一致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
- 12 垂头丧气
- 垂头:耷拉着脑袋;丧气:失去志气;情绪低落。耷拉着脑袋;有气无力。形容失意懊丧的样子。出处:唐 韩愈《送穷文》:“主人于是垂头丧气,上手称谢。”语法:垂头丧气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受挫折无精打采的样子。示例:李德才一口回绝说情的事,运涛垂头丧气走出来。(梁斌《红旗谱》十三)
- 13 慢声细语
- 形容说话时声音轻柔出处:罗广斌《红岩》第12章:“老大哥看出牢房里只剩他两人时,就慢声细语地问他。”语法:慢声细语作谓语、状语;用于说话等。示例:凌叔华《古韵》:“她慢声细语地说:‘我真想一死了之。人只有死了,才会忘记一切。’”
- 14 裘马声色
- 衣轻裘,乘肥马,醉心歌舞,迷恋女色。谓贪图享受,生活糜烂。出处:明 归有光《宋史论赞 诸王总论》:“宋诸王咸以文雅自饬,工笔札,喜《诗》《书》,不专溺于裘马声色之间,盖其风流自上被之也。”语法:裘马声色作宾语、定语;用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