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罪致讨简介
声罪致讨的意思
解释:
宣布罪状,并加讨伐。
出处:
《国语 晋语五》:“是故伐备钟鼓,声其罪也。”
语法:
声罪致讨联合式;作谓语;指宣布罪状,并加讨伐。
示例: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8回:“朝廷只须遣一旅之师,声罪致讨,不旬日之间,定当传首京师,何足多虑。”
英语翻译
- 英语:
condemn <denounce; announce somebody's crimes and make war on him>
声罪致讨相关词语
- 1 名声籍甚
- 比喻名声极大。出处:《史记·陆贾列传》:“陆生以此游汉廷公卿间,名声籍甚。”语法:名声籍甚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2 北鄙之声
- 指殷纣时的音乐。后世视为亡国之声。出处:见“北鄙之音”。语法:北鄙之声作主语、宾语;指亡国的音乐。示例:纣为北鄙之声,其废也忽焉,至今王公以为笑。汉刘向《说苑·修文》
- 3 奉辞罚罪
- 奉:敬受;罚:处罚,惩罚。遵奉严正之辞讨伐有罪者出处:《尚书·大禹谟》:“肆予以尔众士,奉辞伐罪。”蔡沈集传:“奉帝之辞,罚苗之罪。”语法:奉辞罚罪作谓语;指讨伐有罪的人。
- 4 鸡声鹅斗
- 比喻吵吵闹闹,彼此不和。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1回:“从今咱们两个丢开手,省得鸡声鹅斗,叫别人笑话。”语法:鸡声鹅斗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争吵。示例:从今咱们两个撂开手,省得鸡声鹅斗,叫别人笑话。(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一回)
- 5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 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出处:《诗经 大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语法: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复句式;作主语、分句;用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示例:对待批评的态度,应该是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 6 极情尽致
- 谓将意趣风致表现得很充分。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三回:“果然蒋玉函扮了秦小官伏侍花魁醉后神情,把那一种怜香惜玉的意思,做得极情尽致。”语法:极情尽致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7 同声相呼
- 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出处:《鬼谷子·反应》:“欲开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辞。同声相呼,实理同归。”
- 8 山阳笛声
- 形容怀念老朋友。
- 9 英声茂实
- 指美名和盛业。出处:《隋书 于宣敏传》:“盛业洪基,同天地之长久;英声茂实,齐日月之照临。”语法:英声茂实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惟公英声茂实,腾于朝著,敬服敬服。明 张居正《答承天守备枢使王涵斋书》
- 10 奇情异致
- 致:情趣。奇特的感情,与众不同的情趣。形容奇特怪异的情致和风度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0回:“若是薛蝌在家,他便抹粉施脂,描眉画鬓,奇情异致的打扮收拾起来。”语法:奇情异致作宾语、状语;用于情趣。
- 11 如响应声
- 有音乐是因为有声音出处:《管子·任法》
- 12 百舌之声
- 比喻唠叨、多嘴。出处:西汉 刘安《淮南子 说山训》:“人有多言者,犹百舌之声;人有少言者,犹不脂之户也。”语法:百舌之声作宾语;指人嘴多。
- 13 庶民同罪
- 表示王公贵族所犯的罪行的处罚应该和庶民是一样的。
- 14 操赢致奇
- 指商贾居奇牟利。出处:清王韬《平贼议》:“商人既能操赢致奇,转输乎远方,以供中国,则市无不足矣。”语法:操赢致奇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商业等。示例:清·王韬《平贼议》:“商人既能操赢致奇,转输乎远方,以供中国,则市无不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