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耳朵简介
咬耳朵的意思
解释:
指耳语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1回:“又同管家大爷咬耳朵,说他自己不敢冒昧。”
语法:
咬耳朵作谓语、定语;用于说话等。
示例:
冯志《敌后武工队》第八章:“李洛玉朝脸上抹了一把,跟刘文彬咬耳朵。”
成语造句
- 1.众目睽睽之下,拿他调到一边咬耳朵,人家心里会怎么想?
- 2.站在后面的春绸和紫苏咬耳朵。
- 3.两个女孩儿坐在身边不停地咬耳朵,嘁嘁喳喳,好不热闹。
- 4.我看我客栈的主人拉他走开,向他咬耳朵。
- 5.吹破天指了指楚离,凑近了许公公开始咬耳朵,好半天许公公才不哼不哈地嗯了一声,转过头扫了扫楚离,目光总在下盘逡巡,把楚离惊得一身冷汗。
- 6.此时分水湖边已经聚集了几百人,所有人都在盯着分水湖,很多人还在咬耳朵,谈论着刚刚下去的两个人。
英语翻译
- 英语:
whisper in somebody's ear
- 日语:
耳打(みみう)ちする
- 其他:
<德>jm etwas ins Ohr flüstern <sich flüsternd unterhalten><法>murmurer à l'oreille>
咬耳朵相关词语
- 1 双豆塞耳
- 塞:堵。两粒豆子堵塞双耳。指听不到声音。比喻不听忠告出处:《阴符经·注》:“双豆塞耳,不闻雷霆;一椒惊舌,不能立言。”语法:双豆塞耳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2 道听耳食
- 对传闻之辞不加去取,盲目轻信。出处:清·叶燮《原诗·外篇下》:“村学究道听耳食,窃一言以诧新奇,此等之论是也。”语法:道听耳食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3 掩耳蹙頞
- 蹙:皱起;頞:鼻梁。捂着耳朵,皱着鼻子。形容极其厌恶出处:唐·柳宗元《河间妇传》:“自是虽戚里为邪行者,闻河间之名,则掩耳蹙頞,皆不欲道之。”语法:掩耳蹙頞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 4 咬文齧字
- 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同“咬文嚼字”。
- 5 搔耳捶胸
- 搔:抓挠。搔耳朵,捶胸膛。形容后悔、烦恼的样子出处:《西湖佳话·三生石迹》:“心下十分悲咽,便搔耳捶胸,焦躁起来。”语法:搔耳捶胸作谓语、定语;指烦恼的样子。示例:他搔耳捶胸,十分懊恼
- 6 耳后风生
- 形容驰驱迅速出处:《梁书 曹景宗传》:“觉耳后风生,鼻头出火,此乐使人忘死,不知老之将至。”语法:耳后风生作宾语、定语;用于形容速度快。
- 7 耳鬓撕磨
- 鬓:面颊两旁近耳的头发;撕:同“厮”,互相。形容亲密相处。出处:清 曾朴《孽海花》第八回:“顺手拉了彩云的手,耳鬓撕磨的端相的不了,不知不觉两股热泪,从眼眶中直滚下来。”语法:耳鬓撕磨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男女相恋。示例:我回想起我们耳鬓撕磨的日子,心中泛起幸福的暖流。
- 8 啖指咬舌
- 9 杜耳恶闻
- 塞住耳朵不愿听。出处:《旧五代史·唐书·末帝纪中》:“怀忠抱直之人,虚心谒见;便佞诡随之说,杜耳恶闻。”语法:杜耳恶闻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 10 闭目塞耳
- 堵塞视听。指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或不了解。出处:《隋书 东夷传 高丽》:“王乃坐之空馆,严加防守,使其闭目塞耳,永无闻见。”语法:闭目塞耳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与外界隔绝。示例:设有人闭目塞耳,跣而疾趋,前遇险阻,安有不颠踬者哉!宋·司马光《遗表》
- 11 抓头挖耳
- 形容竭力思索出处:清·魏秀仁《花月痕》第17回:“谡如见大家都不依,只得抓头挖耳的思索。”语法:抓头挖耳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12 耳听八方
- 八是四方(东西南北)和四隅(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的总称。耳朵同时察听各方面来的声音;形容人灵敏机警。出处: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3回:“为将之道:身临战场,务要眼观四处,耳听八方。”语法:耳听八方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形容人很机警。示例:作为一名优秀的军事指挥员,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 13 禾生耳
- 耳:耳状物。禾头长出牙蘖,庄稼就报废。灾年的象征出处:南唐·李建勋《闲出书怀》:“溪田雨涨禾生耳,原野莺啼黍熟时。”语法:禾生耳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4 耳边之风
- 耳旁之风,一吹而过。比喻不重视,听了不放在心上的话出处: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4卷:“玉姐听说,只当耳边之风。”语法:耳边之风作宾语;比喻听到后不放在心上的话。示例: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77回:“谁知相主事拿定主意,只是不理,凭他撒骚放屁,只当耳边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