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之警简介
烟火之警的意思
解释:
烟火:烽火。烽火的警报。指发生战事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匈奴传》:“北边自宣帝以来,数世不见烟火之警,人民炽盛,牛马布野。”
语法:
烟火之警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烟火之警相关词语
- 1 润笔之资
- 为人作诗文书画所得的报酬出处: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四卷:“以物求文,谓之润笔之资;因文得钱,乃曰稽古之力。”语法:润笔之资作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0卷:“他两个便将五钱银子,送秀才做润笔之资。”
- 2 一朝之忿
- 朝:早晨;忿:气忿。一时的气忿。出处:《论语·颜渊》:“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语法:一朝之忿作宾语;指一时的气忿。示例:小人一朝之忿,曾身之不遑恤,非其性之尽也。(《二程全书 粹言二》)
- 3 一世之雄
- 雄:英雄豪杰。一个时代的英雄人物。出处:宋 苏轼《赤壁赋》:“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语法:一世之雄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示例:冰心《再寄小读者》:“有许多感想,真不知从哪里说起——先从‘一世之雄’的‘大英帝国’说起吧!”
- 4 宵小之徒
- 宵小:盗贼。指盗匪坏人之流出处:清·黄六鸿《城厢·防守》:“外有旷僻无人之地,恐宵小从此出入。”语法:宵小之徒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5 即兴之作
- 即兴:根据当时的兴致和感觉;作:作品。根据当时的感受而写成的作品。出处:霍达《穆斯林的葬礼》第13章:“历史从来都是即兴之作。”语法:即兴之作作主语、宾语;用于文章或书画等。示例:这是我的即兴之作,请勿见笑
- 6 不义之财
- 不义:不正当;不合理。不应该得到的或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钱财。出处:汉 刘向《列女传 齐田稷母》:“不义之财非吾有也,不孝之子非吾子也,子起。”语法:不义之财偏正式;作宾语;指来源不正当的钱财。示例:这不义之财,犬豕不顾,谁人要你的!(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第二十二卷)
- 7 秦晋之匹
- 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代互相婚嫁。泛指两家联姻出处:《晋诸公赞》:“妻父有冰清之姿,婿有璧润之望,所谓秦晋之匹也。”语法:秦晋之匹作宾语;泛指两家联姻。
- 8 口耳之学
- 指只知道耳朵进口里出的一些皮毛之见,而没有真正的学识。出处:荀况《荀子 劝学》:“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语法:口耳之学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指道听途说的肤浅之学。示例:宋·陆游《跋柳书苏夫人墓志》:“今诸家徒欲以口耳之学揣摩得之,可乎?”
- 9 刀耕火耘
- 犹刀耕火种。出处:宋·苏轼《王公仪夔州路转运使程高夔州路判官制》:“三峡之民,刀耕火耘,与鹿豕杂居。”语法:刀耕火耘作定语、宾语;指原始农业。
- 10 银花火树
- 比喻灿烂的焰火或灯火。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6回:“北京三五风光好,膏雨初晴春意早。银花火树不夜城,陆地拥出蓬莱岛。”语法:银花火树作主语、宾语、定语;形容节日晚上的灯火。示例: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四回:“到了黄昏时候,城中银花火树,一色通明。”
- 11 知之非艰
- 懂得道理并不难,实际做起来就难出处:《尚书·说命中》
- 12 一卒之令
- 秦 末, 刘邦 率兵攻入 秦都 咸阳 ,废除 秦 严刑苛政,与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死罪只有一条,后来称之为“一卒之令”。
- 13 烈火干柴
- 比喻男女欢情很深出处: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1卷:“怎当得他每两下烈火干柴,你贪我爱,各自有心,竟自勾搭上了。”语法:烈火干柴作宾语;指男女关系。示例:真是一对烈火干柴,如胶投漆,燕尔新婚,连日那里拆得开。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9回
- 14 默而识之
- 默:不语,不说话。识:记。把所见所闻默默记在心里。
大家在问
警 字的笔顺写法
警 字的笔顺怎么写
1、在汉语字典中“ 警 ”字共有19画,笔顺写法是:横 竖 竖 撇 横折钩 竖 横折 横 撇 横 撇 捺 点 横 横 横 竖 横折 横
2、警的笔顺写法图解:
3、动画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