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烛之年简介
风烛之年的意思
解释:
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
出处:
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陈图后》:“时年五十有三,或恐风烛奄及,聊遗教于子孙耳。”
语法:
风烛之年作宾语、定语、分句;指人的晚年。
示例:
他们充分利用风烛之年来为社会作贡献
风烛之年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风烛残年
成语造句
- 1.是啊,一晃眼都几十年过去了,你我都到了风烛之年了。
- 2.也罢,老夫风烛之年,得此小友相伴数载,亦是不枉此生。
- 3.老奴已到风烛之年,没多少日子了,唯有说些笑话,让人笑笑。
- 4.眼前的这个老者,曾经无比辉煌,可是老天是公平的,任何人都会走到风烛之年。
- 5.虽然是青年面孔的他,此时此刻却好似是一个风烛之年的老者,双目之中满是一股疲惫,随即,他闭上了双眼。
- 6.皇上已经到了风烛之年,自然就会相信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比如长生、鬼神之类的。
英语翻译
- 英语:
have one foot in the grave
风烛之年相关词语
- 1 闻风丧胆
- 听到一些风声就吓破了胆。形容极度恐惧。丧胆:吓破胆。出处:唐 李德裕《授张仲武东面招抚回鹘使制》:“故能望影揣情,已探致虏之术;岂止闻风破胆,益坚慕义之心。”语法:闻风丧胆连动式;作谓语;含贬义。示例:我军如下山猛虎,敌人闻风丧胆,溃不成军。
- 2 绝缨之宴
- 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战乱不断。
- 3 捕风系影
- 风和影子是无法捉摸与束缚的。比喻虚幻无实或无根据地猜疑出处:宋·朱熹《答蔡季通》:“虚无恍惚,如捕风系影,圣人平日之言,恐无是也。”语法:捕风系影作谓语、定语、状语;指说话没有事实根据。
- 4 赫斯之威
- 赫:显耀。斯:语气助词。威:威严。指帝王或显耀人物威武奋发貌。出处:《晋书·应詹传》:“陛下宜奋赫斯之威,臣等当得负戈前驱,庶凭宗庙之灵,有征无战。”语法:赫斯之威作宾语;用于帝王等。
- 5 鼪鼬之迳
- 鼠鼬类往来的小路。引申为荒凉偏僻的小道。
- 6 革风易俗
- 改变风气和习俗。语法:革风易俗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改变风俗等。示例:我们要革风易俗,形成讲科学的好风气。
- 7 恨之入骨
- 之:代词;指所恨对象。恨到骨头里去了。形容怀恨极深。出处:晋 葛洪《<抱朴子外篇>自序》:“见侵者则恨之入骨,剧于血仇。”语法:恨之入骨偏正式;作谓语;形容痛恨到极点。示例:那知府亦恨之入骨,一处处弄得天怒人怨,在他自己始终亦莫明其所以然。(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二回)
- 8 踔厉风发
- 踔厉:精神振奋,言论纵横;风发:象刮风一样迅猛。形容精神振作,意气奋发。出处: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常率屈其座人。”语法:踔厉风发联合式;作谓语;形容精神振作,意气奋发。示例:逐渐的做一点,总不肯休,不至于比“踔厉风发”无效的。(鲁迅《两地书 一二》)
- 9 禾黍之悲
- 禾:粟;黍:谷子。对故国的怀念。指国破家亡的悲伤出处:《诗经·王风·黍离·序》:“周大夫行役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语法:禾黍之悲作宾语;用于感伤等。示例:宋·岳珂《桯史·赵良嗣随军诗》:“一旦决去,视宗国颠覆,殊无禾黍之悲,反吟咏以志喜。”
- 10 春风风人
- 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比喻及时给人以良好的教育和帮助出处:汉 刘向《说苑 贵德》:“管仲上车曰:‘嗟兹乎,我穷必矣!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语法:春风风人主谓式;作谓语;比喻及时给人以良好的教育。示例:他给人有春风风人的印象
- 11 无赖之徒
- 指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出处:《魏书·世宗纪》
- 12 挈瓶之智,守不假器
- 挈瓶:汲水用的小瓶。仅有一点挈瓶汲水的浅薄见识就能守住汲器不外借。比喻慎其所有,忠于职守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田豫传》:“夫挈瓶之智,守不假器。吾既受之矣,何不急攻乎?”语法:挈瓶之智,守不假器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3 花信年华
- 花信:开花时期,花期。指女子的年龄到了二十四岁。也泛指女子正处年轻貌美之时。出处: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而且正当花信年华,就如秋月将满,春花方盛,令人一见便觉不可错过。”语法:花信年华作宾语、定语;用于女性。示例:在她花信年华时,她早就小有名气了
- 14 百足之虫
- 百足:一种多节多足的爬虫,即马陆。比喻有实力基础的势力,虽一时败出处:明 徐学谟《归有园尘谈》:“吝者自能致富,然一有事则为过街老鼠;侠者或致破家,然一有事则为百足之虫。”语法:百足之虫作宾语、定语;形容坏势力。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也知道松江漕帮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不愿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