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坚行苦简介
志坚行苦的意思
解释:
行:行为。指意志坚定,行为刻苦。
出处:
唐·李公佐《谢小娥传》:“娥志坚行苦,霜舂雨薪,不倦筋力,十三年四月,始受具戒于泗州开元寺,竟以小娥为法号,不忘本也。”
语法:
志坚行苦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意志。
志坚行苦相关词语
- 1 论功行赏
- 论:按照;行:施行。按照功劳的大小给以不同奖赏。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顾谭传》:“时论功行赏,以为驻敌之功大,退敌之功小。”语法:论功行赏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时论功行赏,以为驻敌之功大,退敌之功小。(《三国志 吴书 顾潭传》)
- 2 文行出处
- 文:学问;行:品行;出:作官;处:隐居。旧指文人的学问、品行和对待出仕隐退的态度。出处:《周易·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论语·述而》:“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语法:文行出处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这个法却定的不好!将来读书人既有此一条荣身之路,把那文行出处都看的轻了。(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
- 3 班功行赏
- 班:排列等级,依次。按照功劳大小,依次给予赏赐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李云传》:“举厝至重,不可不慎。班功行赏,宜应其实。”语法:班功行赏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
- 4 索隐行怪
- 索:探索;隐:隐暗的事;行:从事;怪:怪事。求索隐暗的事情,而行怪迂之道。意指身居隐逸的地方,行为怪异,以求名声。出处:《汉书 艺文志》:“孔子曰:'索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不为之矣。”语法:索隐行怪作宾语、定语;指行为怪异。示例:清·姜振名《永庆升平前传》第13回:“不知是有多少邪教匪贼索隐行怪,诳哄愚人。”
- 5 仗义行仁
- 注重义气,施行仁德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5回:“素知将军仗义行仁,扶危济困,不想果然如此义气!倘蒙存微命,当以捐躯保奏。”语法:仗义行仁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世等。
- 6 行乎富贵
- 行:所作所为。指所作所为符合富贵的身份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语法:行乎富贵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7 孤苦伶仃
- 伶仃:孤独的样子。孤单困苦;无依无靠。出处:唐 白居易《祭郎中弟文》:“孤苦零丁,又加衰疾;殆无生意,岂有宦情?”语法:孤苦伶仃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无依无靠。示例:头里有老太太,到底还疼我些;如今也死了,留下我孤苦伶仃,如何了局?(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一二回)
- 8 立身行道
- 道:政治主张和思想。指修养自身,奉行道义出处:南朝·梁·萧统《与晋安王纲令》:“明公儒学稽古,淳厚笃诚,立身行道,始终如一。”语法:立身行道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卷:“我当初教育两个兄弟,原要他立身行道,扬名显亲。”
- 9 行尸走肉
- 比喻不动脑筋;不起作用;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行尸:会走动的尸体。出处:晋 王嘉《拾遗记 后汉》:“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语法:行尸走肉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在他们的心目中,任何貌似强大的侵略者,都只不过是一群徒有虚表的行尸走肉而已。(峻青《不尽巨涛滚滚来》)
- 10 气高志大
- 意气高昂,志向远大出处:元·郑光祖《王粲登楼》第一折:“则为你气高志大,见是如此。”语法:气高志大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气势。
- 11 直情径行
- 径:直;行:从事。凭着自己的意思径直地去做。比喻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下》:“有直情而径行者,戎狄之道也。”语法:直情径行偏正式;作谓语;含贬义。示例:直情径行,视毁誉如风而不恤。(宋 陈亮《谢罗尚书启》)
- 12 冥冥之志
- 冥冥:专默精诚。专默精诚的意志。形容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劝学》:“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语法:冥冥之志作主语、宾语;指人的志向。
- 13 矫饰伪行
- 矫饰:做作,掩饰。善于掩饰,行为虚伪出处:宋·陈师道《后山诗话》:“某公用事,排斥端士,矫饰伪行。”语法:矫饰伪行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4 立盹行眠
- 立:站;盹:瞌睡。站着要打盹,行走要睡觉。形容非常疲倦出处: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我,我,我立盹行眠。”语法:立盹行眠作谓语、状语;用于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