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风灭火简介
反风灭火的意思
解释:
汉刘昆为江陵令,县多火灾,昆向火叩头,多能降雨止风;后为弘农太守。先是崤黾驿道多虎穴,行旅不通。昆为政三年,仁化大行,虎皆负子渡河,光武帝闻而异之,以为德政。《后汉书·儒林传上·刘昆》:“诏问昆曰:‘前在江陵,反风灭火,后守弘农,虎北渡河,行何德政而致是
出处:
《后汉书·儒林传上·刘昆》:“诏问昆曰:‘前在江陵,反风灭火,后守弘农,虎北渡河,行何德政而致是事?’昆对曰:‘偶然耳。’左右皆笑其质讷。帝叹曰:‘此乃长者之言也。’”
语法:
反风灭火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示例:
但知私财不入,公事夙办,便云我能治民,不知诚己刑物,执辔如组,反风灭火,化鸱为凤之术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成语故事
- 汉朝时期,皇帝下诏问刘昆说:“前在江陵,反风灭火,后守弘农,虎北渡河,行何德政而致是事?”,刘昆见皇帝夸奖他,就推说是偶然而已。左右人都笑他不会表功与木讷。皇帝感叹地说:“此乃长者之言也。”
反风灭火相关词语
- 1 草靡风行
- 见“风行草偃”。语法:草靡风行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加强德育教育就像草靡风行一样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
- 2 追风摄景
- 见“追风蹑景”。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内篇序》:“假令奋翅则能凌厉玄霄,骋足则能追风蹑景。”语法:追风摄景作宾语、状语;用于比喻句。示例:这马追风摄景般地奔向海城
- 3 口角春风
- 原指言语评论如春风之能生长万物。后比喻替人吹嘘或替人说好话。出处: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96回:“你近日与道台好相与,万望口角春分,我就一步升天,点了买办差,就过的日子了。”语法:口角春风偏正式;作宾语;比喻为人美言,助成其事。示例: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二回:“就中单表一个惯做媒的唤做刘婆,为人口角春风,便是《水浒传》中那个王婆还恐比他不上。”
- 4 辗转反侧
- 翻来复去;睡不着觉。形容心事重重。出处:《诗经 周南 关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语法:辗转反侧联合式;作谓语、状语;指睡不着觉。示例:我心里又想起母亲的劳苦,辗转反侧睡不着,很想起来陪陪母亲。(邹韬奋《我的母亲》)
- 5 执迷不反
- 见“执迷不返”。出处:唐·姚思廉《梁书·元帝纪》:“若执迷不反,拒逆王师,大军一临,刑兹罔赦。”语法:执迷不反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示例:彼若请封乞贡,宜令顺义为之代请,如其执迷不反,则宜姑置之度外,不必苦要之。明·张居正《答宣大巡抚吴环洲书》
- 6 灰灭无余
- 比喻人或物已经不复存在。
- 7 火上浇油
- 往火上倒油。比喻使人更加愤怒;或助长事态的发展。也作“火上加油”。出处:元 无名氏《冻苏秦》第二折:“你只该劝你那丈夫便好,你倒走将来火上浇油。”语法:火上浇油主谓式;作谓语、宾语;比喻有意扩大事态。示例:这么一来,大家的情绪就象火上浇油似的。
- 8 风光旖旎
- 形容景色柔和美好。出处:秦牧《花市》:“人们怎能不热爱这个风光旖旎的南国花市,怎能不从这个盛大的花市享受着生活的温馨呢!”语法:风光旖旎作谓语、定语;指风景。示例:南国的春天风光旖旎,使人陶醉。
- 9 东风过耳
- 见“东风射马耳”。出处:清·容闳《西学东渐记》:“学生在美国……绝无敬师之礼,对于新监督之训,若东风之过耳。”语法:东风过耳作宾语、定语;指漠不关心。示例:林语堂《读书的艺术》:“较之现在上课听讲被动的方法,如东风过耳。”
- 10 望风而降
- 风:踪影。降:投降。看见敌人的影子便缴械投降。形容军队毫无士气。出处:元·关汉卿《五侯宴》第三折:“自起兵之后,所过城池望风而降。”语法:望风而降作谓语、定语;用于军队等。示例:凌力《少年天子》第七章:“一些州县官望风而降,未必和江南科场案杀人过多无关。”
- 11 名士风流
- 名士的风度和习气。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方术传论》:“汉世之所谓名士者,其风流可知矣。”语法:名士风流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指名士的风度和气韵。示例:好好!咱们名士风流,下该洒脱些才是。(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三十一回)
- 12 披麻救火
- 披着麻去救火。比喻惹火烧身,自招灾祸。出处: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三折:“则落你好似披麻救火,蒯彻也不似那般人随风倒舵。”语法:披麻救火作谓语、定语;指自招灾祸。示例:若强动兵甲,正犹披麻救火,必致自焚也。(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
- 13 以火止沸
- 见“以汤止沸”。出处:汉·桓宽《盐铁论·错币》:“汉初乘弊而不改易,畜利变币,欲以反本,是犹以煎止燔,以火止沸也。”语法:以火止沸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处理方式不对。
- 14 代马依风
- 代:古代北方的郡名;代马:北方产的良马。比喻人心眷恋故土,不愿老死他乡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班超传》:“臣闻太公封齐,五世葬周,狐死首丘,代马依风。”语法:代马依风作宾语;指思恋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