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斟低唱简介
浅斟低唱的意思
解释:
慢慢地喝酒,低低地歌唱。形容封建时代的士大夫消闲享乐的情状。
出处:
宋 陶穀《清异录 释族》:“李煜乘醉,大书石壁曰:‘浅斟低唱,偎红倚翠。’”
语法:
浅斟低唱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示例:
这公则会阔论高谈,那里知浅斟低唱。(元 戴善夫《风光好》第二折)
浅斟低唱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浅斟低讴
成语造句
- 1.约几个好友浅斟低唱,也别有一番风味。
- 2.浅斟低唱,妙舞娇歌,觥筹纵横,丝竹迭奏,朝夕爽心,日夜聒耳。
- 3.竹林七贤,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 4.春水涨了,在山间轻歌曼舞、浅斟低唱;枝头青了,让那春天的意气四处飞扬。柳笛儿很嫩,很悠扬;牧鞭很柔,脆生生地响。谁家的少年,在煦暖的阳光下捧一卷书,诵读着春天的华章!
- 5.人生像条大河,可以风景清丽,更可能惊涛骇浪。你需要的伴侣,最好是那能够和你并肩立在船头,浅斟低唱两岸风光,同时更能在惊涛骇浪中紧紧握住你的手不放的人。换句话说,最好她本身不是你必须应付的惊涛骇浪。龙应台
- 6.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柳永
英语翻译
- 英语:
drink leisurely and sing softly
浅斟低唱相关词语
- 1 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
- 古谚语。谓趋炎附势,乃世人之常情。暖,亦作“ 煖 ”。 元刘壎 《隐居通议·世情》:“盖趋时附势,人情则然,古今所同也,何责於薄俗哉!谚曰: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 元本 高明 《琵琶记·庐墓》:“多谢深恩怎敢违,开怀宽解免伤悲。休道世情看冷暖,果然人面逐高低。”《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世情看冷煖,人面逐高低。见你这般时势,那个朋友肯将银子与你结会?”
- 2 低首俯心
- 形容屈服顺从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第一卷:“余以为八家、少陵复生,必有低首俯心而遵其改者,必有反复辩论而不遵其改者。”语法:低首俯心作谓语、定语;指屈服。
- 3 多嘴献浅
- 谓胡乱说些没见识、不起好作用的话。出处:《醒世姻缘传》第二回:“这一定有多嘴献浅的人,对那强人说我在大门前看他起身,与街坊妇人说话。”语法:多嘴献浅作宾语、定语;用于说话。
- 4 低腰敛手
- 低腰:微微地弯腰;敛手:缩手。 弯着腰,缩着手。形容小心翼翼,谦卑恭顺的样子。出处:唐·白居易《酬李少府曹长官舍见赠》:“低腰复敛手,心体不遑安。”
- 5 句斟字酌
- 指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出处: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第一卷:“宋儒积一生精力,字斟句酌,亦断非汉儒所及。”语法:句斟字酌联合式;作谓语;指逐句逐字仔细推敲。示例:他说话从不随随便便,而是句斟字酌。
- 6 七高八低
- 形容道路不平坦。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三回:“独自一个,在这七高八低的小路上,一脚绊一脚的望前走去。”语法:七高八低作定语、状语;指路不平。示例: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12回:“吴军已是头眼昏花,怎禁得脚下的沙豆,七高八低,立脚不住。”
- 7 眉眼高低
- 脸上的表情变化。泛指为人处世的方法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7回:“只是跟着奶奶,我们学些眉眼高低,出入上下,大小的事儿,也得见识见识。”语法:眉眼高低作宾语、定语;指为人处世的方法。示例:霍达《穆斯林的葬礼》第11章:“无奈痴情的奥立佛根本看不出‘眉眼高低’。”
- 8 根浅门微
- 9 眼高手低
- 眼高:眼界高;手低:指办事能力低。形容要求的标准高;但实际工作能力低。出处:清陈确《与吴仲木书》:“譬操觚家一味研穷休理,不轻下笔,终是眼高手生,鲜能入彀。”语法:眼高手低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眼高手低的人,看别人做事好像很容易,一旦自己动手时,却又干不好。
- 10 低眉折腰
- 形容在人面前显出卑躬屈膝的样子。出处: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11 脚高步低
- 形容步履倾斜。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七回:“三人躲在芦苇丛中,望后面时,那火把渐近,三人心里越慌,脚高步低,在芦苇里撞。”语法:一路~,撞到家中,奔入卧房,摸出砚儿付与妻子收着,衣也不脱,一骨碌滚在床上睡了。 ★清·徐述夔《快士传》第六卷示例:一路脚高步低,撞到家中,奔入卧房,摸出砚儿付与妻子收着,衣也不脱,一骨碌滚在床上睡了。清·徐述夔《快士传》第六卷
- 12 首唱义举
- 唱:通“倡”,带头;义举:正义的举动。首先发动正义的行动出处:《晋书·刘弘传》:“诏惟令臣以散补空缺,然沐乡令虞潭忠诚烈正,首唱义举,举善以教,不能者劝,臣辄特转潭补醴陵令。”语法:首唱义举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3 低眉倒运
- 倒霉,失意出处:草明《婚事》:“你记住吧!人总有个低眉倒运的时候。”语法:低眉倒运作谓语、定语;指不顺利。
- 14 肤浅末学
- 肤浅:浅薄;末学:学无根底。指学识浅薄出处:晋·范宁《春秋梁传集解序》:“释《谷梁传》者,虽近十家,皆肤浅末学,不经师匠。”语法:肤浅末学作宾语、定语;指学识浅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