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邻四舍简介
三邻四舍的意思
解释:
泛指邻居。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九卷:“王三老闻知此事,率了三邻四舍,提壶挚盒,都来庆贺,吃了好几日喜酒。”
语法:
三邻四舍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三邻四舍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左邻右舍
三邻四舍相关词语
- 1 三人成众
- 数目达到三人即可称为众人,已不算少数出处:《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三人同行,必有我师,三人成众,必有一长。”语法:三人成众作宾语、定语;指人多。
- 2 语四言三
- 指信口乱说闲话。出处:《群音类选 〈分钗记 计诱皮氏〉》:“为何的语四言三,平白地将人讥诮。”语法:语四言三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说话。
- 3 三韬六略
- 泛指兵书。
- 4 一身三手
- 一个人身上长三只手。比喻虽多无用。出处:汉·焦延寿《易林·睽之节》:“一身三手,无益于辅。两足共节,不能克敏。”
- 5 丢三忘四
- 见“丢三落四”。出处:《红楼梦》第七二回:“我如今竟糊涂了!丢三忘四,惹人抱怨,竟不大像先了。”语法:丢三忘四作宾语、定语;指粗心。示例:她经常丢三忘四,打坏东西,青稞在锅里炒糊了,牛乳挤不干净,甚至割着草会把刀丢了。刘克《央金》
- 6 恋恋不舍
- 恋恋:留恋;舍:放下、离开。形容很留恋;不舍得离开。也作“恋恋难舍”。出处:宋 王明清《挥塵后录》第六卷:“促膝剧谈,恋恋不忍舍。”语法:恋恋不舍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对人或事物等。示例:他们,农会主任和青妇队长在炮声隆隆中,恋恋不舍地把我们送出了很远很远。(峻青《夜宿灵山》)
- 7 三坟五典
- 相传为我国最早的古籍。出处:《左传·昭公十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语法:三坟五典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最早的古籍。示例:林语堂《闲话说东坡》:“也许竹书纪年,或什么三坟五典真有记载。”
- 8 三言五语
- 三两句话。形容言语十分简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7回:“那知一想,才觉长篇累牍,不合体裁,三言五语,包括不住,一时竟大为起难来。”语法:三言五语作主语、宾语、状语;形容说话简明扼要。示例:曲波《林海雪原》:“我三言五语把那伙小子给打发走了。”
- 9 隔三岔五
- 每隔不久,时常。
- 10 囊括四海
- 囊括:比喻统统包罗在内。指统一全国。出处:汉·贾谊《过秦论》:“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语法:囊括四海作谓语、定语;指统一全国。示例:赵振《说败》:“满人之入关以领有中夏也,自以为臣奴亿兆,囊括四海矣。”
- 11 左邻右里
- 见“左邻右舍”。出处:欧阳山《苦斗》五十八:“左邻右里的贫苦农民带着红糖、生姜、糯米……来探望她。”语法:左邻右里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左右的邻居。
- 12 三班六房
- 三班:指皂、壮、快班,均为差役;六房:指吏、户、礼、兵、刑、工房,均为书办胥吏。明、清时州县衙门中吏役的总称。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回:“想这新年大节,老爷衙门里,三班六房,那一位不送帖子来?”语法:三班六房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借指衙门的办事机构。示例:李劼人《死水微澜》第五部:“你能直接同两县衙门里三班六房的朋友,或各街坐卡子的老总们,打堆顽耍。”
- 13 舍己救人
- 舍己:牺牲自己。不惜牺牲自己去救别人。出处:老舍《老张的哲学》:“舍己救人也要凑好了机会,不然,你把肉割下来给别人吃,人们还许说你的肉中含有传染病的细菌。”语法:舍己救人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张东林《古城春色》第二部:“舍己救人,人家是哪来的这股子勇敢劲?”
- 14 火冒三尺
- 见“火冒三丈”。出处:姚雪垠《李自成 》第一卷第十五章:“当自成在路上才得到报告时,他不禁火冒三尺,恨恨地骂了一声:‘该死!’”语法:火冒三尺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愤怒到极点。示例:却说孙定邦在大雨里寻找史更新,找了多半宿也没见个影子,急得他真是火冒三尺,手脚无措。刘流《烈火金钢》第七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