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厉内荏简介
外厉内荏的意思
解释:
表面强硬而内心虚弱。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郎剀传》:“今三公皆令色足恭,外厉内荏,以虚事上,无佐国之实,故清浊而寒温不效也。”
语法:
外厉内荏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
成语造句
- 1.徐易惨叫一声,外厉内荏般怒喝道“苏文你干什么!放开我!难道你不想活了吗?”。
- 2.范思诺慢条斯理的说道,并没有因为对方年纪小而有轻视的语气,当然,也完全没有被古斯塔外厉内荏的样子所吓倒。
- 3.黄粱心下大喜,只道这文吏果然外厉内荏,胜利只在眼前。
- 4.苏鸿看出苏寒能对付魔仆,而不是像凌剑锋那种外厉内荏的草包,心中别提多开心。
- 5.郭扒皮见徐国仁如此,以为他害怕了,外厉内荏作色道年轻人,识趣的就马上离开,休要动我一根毫毛,否则就等着吃枪子吧。
- 6.撒得如此强调着,似乎是在掩饰自己外厉内荏的心情,桀桀,说到底也不过就是个欺软怕硬的神魔罢了,若不是胆小,也不会活了这么久。
外厉内荏相关词语
- 1 拒之门外
- 拒:拒绝。把人挡在门外,不让其进入,形容拒绝协商或共事。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13章:“看来贾老师念过去的一面交情,还不准备把他拒之门外。”语法:拒之门外作谓语;指不让进入。示例:王朔《我是你爸爸》:“从儿子出院后,他就没见过他,去了几次,都被前妻和其母拒之门外。”
- 2 决胜于千里之外
- 坐镇指挥千里之外的战局。形容将帅雄才大略,指挥若定。出处:《史记 留侯世家》:“运筹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语法:决胜于千里之外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2卷:“不如居中以运天下,运筹帷幄之中,方能决胜于千里之外。”
- 3 没家亲引不出外鬼来
- 指如果没有自己人从中捣鬼就不会引来外人捣乱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2回:“如今里外上下,背着嚼说我的不少了,就短了你来说我了,可知‘没家亲引不出外鬼来’。”语法:没家亲引不出外鬼来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 4 里挑外撅
- 阳奉阴违,搬弄是非出处: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找那心眼儿实、不会里挑外撅的人,找那跟韩老六结仇结怨的,你多联络些人,抱成团体。”语法:里挑外撅作谓语、定语;指挑拨是非。示例:这种里挑外撅的人绝不可共事
- 5 敌国外患
- 指来自敌对国家的侵略骚扰。出处:《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语法:敌国外患作宾语、定语;用于国家局势。示例:敌国外患,日冯陵而无已。章炳麟《藩镇论》
- 6 拒人千里之外
- 把人拒绝在千里之外,不让接近
- 7 内查外调
- 指在单位内外调查事情的真实情况出处:《人民日报》1983.11.29:“经过一个星期的内查外调,掌握了大量证据,很快就挖出了这个由八人组成的贪污盗窃团伙。”语法:内查外调作主语、宾语;指调查真实情况。
- 8 出人望外
- 犹出人意表。出处:宋·叶適《高夫人墓志铭》:“每族里计较家事,极为退懦卑约,示若无有,人或颇忽易,逮其一旦张丰大,出人望外数等,人皆惊不意,以为何术能然,直以为勉强然尔;至其久无不然。”语法:出人望外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出乎人们意料之外。
- 9 渊涌风厉
- 如水之涌,如风之疾。比喻谈吐滔滔不绝。出处:晋·葛洪《抱朴子·行品》:“士有机变清锐,巧言绮粲,揽引譬喻,渊涌风厉。然而口之所谈,身不能行。”语法:渊涌风厉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10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 运:运筹;帷幄:军用帐幕;千里之外:指战场。在小小的军帐之内作出正确的部署,能决定千里之外战场上的胜负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语法: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名将盖非徒以勇敢著也。胸罗武库,学具韬铃,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 11 外宽内明
- 谓外表宽宏而内心明察。出处:东汉·班固《汉书·黄霸传》:“霸外宽内明得吏民心,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语法:外宽内明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12 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仇
- 举:推荐。举荐身边的人,即使是亲属也不回避;举荐外面的人,即使是仇敌也不躲开。形容办事公正无私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荀慈明曰:‘昔者祁奚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仇,以为至公。’”语法: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仇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事。示例:荀慈明曰:昔者祁奚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仇,以为至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 13 闳中肆外
- 闳:博大;肆:奔放,淋漓尽致。指文章内容丰富,文笔又能尽量发挥。出处:唐 韩愈《进学解》:“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语法:闳中肆外联合式;作定语、宾语;指文章内容丰富。示例:清·章学诚《文史通义·文理》:“而于古人所谓闳中肆外,言以声其心之所得,则未之闻尔。”
- 14 返观内视
- 见“返视内照”。出处:清·蒲松龄《〈王如水问心集〉序》:“即此宜得之公心,返观内视,而九幽十八狱,人人分明见之矣。”语法:返观内视作谓语、宾语;指自我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