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枝梧简介
左右枝梧的意思
解释:
支:支撑。撑住左边,挡住右边。形容处境困难,穷于应付,顾此失彼
出处:
宋·陆游《太息》:“春忧水潦秋防旱,左右枝梧且过年。”
语法:
左右枝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左右枝梧相关词语
- 1 左右为难
- 无论怎么办都有困难。指处于某一困境中;不易做出决定。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回:“那太太听了,自然是左右为难;但事到其间,实在无法。”语法:左右为难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事情棘手。示例: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三章:“他想随风倒,附和任何人;他总处在左右为难的地位。”
- 2 情同羊左
- 交情深厚,愿为对方去死。多指生死之交出处:南朝·梁·刘峻《广绝交论》:“想惠庄之清尘,庶羊左之徽烈。”语法:情同羊左作谓语、定语;指感情深厚。
- 3 枝干相持
- 比喻相互扶持。同“枝叶相持”。出处:三国魏曹冏《六代论》:“暨乎战国,诸姬微矣……至于王赧,降为庶人,犹枝干相持,得居虚位。”语法:枝干相持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4 有枝添叶
- 比喻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为了夸大,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出处:老舍《四世同堂》:“桐芳回到家中,把这些话有枝添叶的告诉高第,而被招弟偷偷听了去。”语法:有枝添叶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
- 5 根朽枝枯
- 朽:腐烂;枯:枯槁。树根腐烂了,树枝就会枯萎。比喻事物失去了根本或在根本上出现问题,就会走向衰亡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56卷:“此气是人之根本,根本若绝,则藏腑筋脉如枝叶,根朽枝枯,亦以明矣。”语法:根朽枝枯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6 花枝招飐
- 飐:风吹物使之颤动;招飐:迎风摆动。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或景色优美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八卷:“那女子的尖尖跷跷风头一对,露在湘裙之下,莲步轻移,如花枝招飐一般。”语法:花枝招飐作定语、状语、宾语;用于女子。
- 7 左史右经
- 左边放着史书,右边放着经书。形容博览群书或藏书丰富出处:明·宋濂《黄氏义门铭》:“视其斋庭,左史右经,踵武绳绳。”语法:左史右经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8 梧叶题诗
- 唐孟棨 《本事诗·情感》:“ 顾况 在 洛 ,乘间与三诗友游於苑中,坐流水上,得大梧叶题诗上曰:‘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 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 况 明日於上游,亦题叶上,放於波中。诗曰:‘花落深宫鶯亦悲,上阳 宫女断肠时。帝城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欲寄谁?’后十餘日,有客来苑中寻春,又於叶上得诗,以示 况 。诗曰:‘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后因以“梧叶题诗”为吟咏闺怨的故实。
- 9 松枝挂剑
- 《史记·吴太伯世家》:“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后因以“松枝挂剑”比喻出处:《史记·吴太伯世家》:“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语法:松枝挂剑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唐·张九龄《大唐故光禄大夫徐文公神道碑》:“松枝挂剑,碑字生金。”
- 10 桂枝片玉
- “桂林一枝、昆山片玉”的省言。谓登科及第。出处:唐·柳宗元《送苑论登第后归觐》诗序:“桂枝片玉,光生于家。”参见:“桂林一枝”。语法:桂枝片玉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11 百尺无枝
- 比喻罕见的大而有用之材。出处:汉 枚乘《七发》:“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语法:百尺无枝作宾语、定语;指罕见的人才。示例:其风韵遒正,神峰标映,千里绝迹,百尺无枝。《梁书 王规传》
- 12 左右亲近
- 常在左右的人。指为君主亲信之臣出处:宋·苏辙《为兄轼下狱上书》:“况立朝最孤,左右亲近,必无为言者。”语法:左右亲近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3 左支右绌
- 射箭时左手支撑;右手弯曲。指应付了这一面;便应付不了那一面。(绌:屈;不足)。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西周策》:“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语法:左支右绌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鲁迅《南腔北调集 答杨邨人先生公开信的公开信》:“不过因为急促的变化,苦心的躲闪,弄得左支右绌。”
- 14 强干弱枝
- 加强树干,削弱枝叶。比喻削减地方势力,加强中央权力。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汉兴以来诸侯年表序》:“而汉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临,秉其厄塞地利,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矣。”语法:强干弱枝联合式;作定语、宾语;比喻削减地方势力,加强中央权力。示例:幕府惟强干弱枝之义,且不登叛人之党,帮复援旌擐甲,席卷起征,金鼓响振,布众奔沮。(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四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