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箭难防简介
暗箭难防的意思
解释:
暗箭:从隐蔽的地方放出来的箭;防:防备。从隐蔽的地方放出来的箭很难防备。
出处:
《古今杂剧 刘千病打独角牛》第二折:“孩儿也,一了说:明枪好躲,暗箭难防。我暗算他,搬将过来,则一拳打倒那厮,救你父亲。”
语法:
暗箭难防主谓式;作谓语、宾语;比喻阴谋手段令人难以防备。
示例:
孩儿也,一了说明枪好躲,暗箭难防。(元 无名氏《独角牛》)
成语造句
- 1.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你要注意那些伪君子对你的迫害。
- 2.吃了这么大的亏,却还蒙在鼓里,不知是谁在背地里捣的鬼,真是暗箭难防啊!
- 3.在同反动文人的斗争中,鲁迅懂得暗箭难防,所以时刻警惕来自背后的袭击。
- 4.听说有人背地里告你的状,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可得格外当心。
- 5.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由于叛徒的出卖,这个党的地下组织遭到了破坏。
- 6.鲁迅深知暗箭难防,所以时刻警惕来自背后的袭击。
英语翻译
- 英语:
secret activities designed to hurt someone <A covert attack is hard to avoid.>
- 其他:
<德>einem Pfeil aus dem Hinterhalt ist schwer auszuweichen
暗箭难防相关词语
- 1 积重难返
- 积:长时间积累下来的;重:程度深;返:返回。指经过长时间形成的不良思想、作风或习惯;不容易革除、改变。出处:清 赵翼《廿二史札记》第20卷:“掌禁兵,筦枢要,遂致积重难返,以至此极也哉。”语法:积重难返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贬义。示例:无如积重难返,不惟地方上不见些起色,久而久之,连那些地方官,也就视为具文。(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
- 2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 防:阻止;甚:超过。阻止人民进行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指不让人民说话,必有大害。出处:《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语法: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作宾语、定语、分句;指统治者。示例: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35回:“因想起古书‘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两句,不觉为之太息。”
- 3 放冷箭
- 乘人不备,放箭伤人。比喻暗中伤人。冷箭:暗箭。出处:鲁迅《无花的蔷薇》:“我对于‘放冷箭’的解释,颇有些和他们一流不同,是说有人受伤,而不知这箭从什么地方射出。”语法:放冷箭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鲁迅《华盖集续编·无花的蔷薇》:“我对于‘放冷箭’的解释,颇有些和他们一流不同,是说有人受伤,而不知这箭从什么地方射出。”
- 4 有志难酬
- 酬:实现。有抱负难以实现出处:元·无名氏《九世同居》第二折:“有一等要读书的家私薄,更无钱办束脩,因此上有志难酬。”语法:有志难酬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5 甚于防川
- 阻止人民进行批评的危害
- 6 龙性难驯
- 比喻人的性格倔强出处:晋·颜延之《五君咏》
- 7 画虎画皮难画骨
- 比喻认识一个人容易,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却难。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语法:画虎画皮难画骨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示例: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 8 弃易求难
- 丢掉容易的而寻求困难的。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伏湛传》:“陛下舍近务远,弃易求难,四方疑怪,百姓恐惧,诚臣之所惑也。”语法:弃易求难作谓语、宾语;用于选择。
- 9 众寡难敌
- 寡:少。少数敌不过多数出处:明·沈孚《千金记·抬集》:“选下精兵八千,远渡江东,诚恐众寡难敌,为此又行出榜。”语法:众寡难敌作谓语、定语;指力量悬殊。
- 10 藕丝难杀
- 比喻感情缠绵,难以割断出处:《虞初新志·小青传》
- 11 患难与共
- 患难:危险艰苦的环境;与共:在一起。指在不利处境中共同承担灾难和困苦。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语法:患难与共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指彼此关系密切,利害一致。示例:高桂英毕竟是他的患难与共的结发妻子和好帮手。(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三章)
- 12 漏卮难满
- 卮:励酒器。渗漏的酒器难于盛满。多比喻权利的外溢。出处:《淮南子·氾论训》:“今夫溜水足以溢壶榼,而江河不能实漏卮。”语法:漏卮难满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13 临难不屈
- 临:面临;屈:屈服。临到危难,仍不屈服出处:《旧唐书·刘弘基传》:“高祖嘉其临难不屈,赐其家粟帛甚厚。”语法:临难不屈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14 毁家纾难
- 毁:毁坏;纾:缓和;解除。指捐献家产以帮助国家减轻危难。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庄公三十年》:“斗穀於菟为令尹,自毁其家,以纾楚国之难。”语法:毁家纾难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示例:某等愿从众志,毁家纾难,兴复宋室。(清 吴趼人《痛史》第二十五回)